[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油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3767.7 | 申请日: | 2011-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3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董玉芬;许再宏;张丽;丁学勤;缪其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玉芬 |
主分类号: | B63B25/12 | 分类号: | B63B2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油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油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油轮基本上都是空放的单程运输,这样既会造成空放油成本的浪费,又会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然而为了解决现有油轮存在的问题,人们已经研发出双层船壳油轮,并在双层船壳之间的空间中开辟了专用压舱水舱,这样解决了对海洋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仍然未能解决单程空放产生的运输成本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油轮,它具有能够充分利用货油舱的空间,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应用范围广的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油轮,包括船壳和若干货油舱,所述货油舱内设有水囊和油囊,所述水囊上端设有与水囊相通的水管,所述油囊上端设有与油囊相通的油管,所述货油舱内上壁设有可交替使用所述水囊和油囊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连接有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水囊和油囊的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电路板和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控制开关。
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货油舱舱壁上的滑轨和设于所述滑轨且与滑轨配合使用的若干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水囊和油囊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油囊囊壁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油囊的耐温大于等于80℃,耐压大于等于10pa。
其中,所述油囊外部设有钢丝网。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其包括船壳和若干货油舱,所述货油舱内设有水囊和油囊,所述水囊上端设有与水囊相通的水管,所述油囊上端设有与油囊相通的油管,所述货油舱内上壁设有可交替使用所述水囊和油囊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连接有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水囊和油囊具有软性,在发生海事时能起到缓冲作用,降低事故损失,而油囊重复使用无需进行原油洗舱,减少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且油轮设有油囊和水囊交替移动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移动装置移动,能够充分利用油轮在往程装油和回程装水时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提高油轮货油舱的空间,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船壳;2、货油舱;3、水囊;4、油囊;5、移动装置;
6、控制装置;31、水管;41、油管;51、滑轨;52、滑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改进的油轮,包括船壳1和若干货油舱2,所述船壳1可为单层船壳1也可为双层船壳1,所述货油舱2内设有水囊3和油囊4,所述水囊3上端设有与水囊3相通的水管31,所述油囊4上端设有与油囊4相通的油管41,所述货油舱2内上壁设有可交替使用所述水囊3和油囊4的移动装置5,所述移动装置5连接有控制装置6,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水囊3和油囊4具有软性,在发生海事时能起到缓冲作用,降低事故损失,而油囊4重复使用无需进行原油洗舱,减少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且油轮设有油囊4和水囊3交替移动装置5,通过控制装置6控制移动装置5移动,能够充分利用油轮在往程装油和回程装水时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提高油轮货油舱2的空间,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应用范围广。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设于所述水囊3和油囊4的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电路板和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所述控制装置6控制移动装置5,进而控制油囊4和水囊3的移动空间,从而保证油囊4和水囊3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置5包括设于所述货油舱2舱壁上的滑轨51和设于所述滑轨51且与滑轨51配合使用的若干滑轮组件52,所述滑轮组件5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水囊3和油囊4固定连接,所述滑轨51和滑轮组件52通过控制装置6控制配合使用,利于水囊3和油囊4的交替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油囊4囊壁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油囊4的耐温大于等于80℃,耐压大于等于10pa,这样可使原油保持液体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油囊4外部设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可在发生海事时保护油囊4不受破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玉芬,未经董玉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37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煤气专用阀
- 下一篇:一种针头可自动缩回的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