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酸性重金属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9035.0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9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潘旭方;王帆;朱桐;孙磊;郭庆;陈宏贵;庄百川;徐庆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66;C02F1/62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性 重金属 废水 一体化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酸性重金属废水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能高效地使用中和药剂并大大减少底泥量的酸性重金属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加, 矿产资源开采产生大量工业废水。其中, 污染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大的是矿山酸性废水。
矿山酸性废水水量大, 一般pH 值在2—4, 重金属离子的含量为每升几毫克至几百毫克, 也有高达数千毫克的情况, 有的还含有一定数量的铜、锌、锰、砷和二氧化硅等。呈现出典型的重金属污染特征。矿山酸性废水会腐蚀管道、水泵、钢轨等矿井设备和混凝土结构, 而且, 由于含有红褐色的Fe( OH ) 3 沉淀, 其色度和悬浮物都大大超标, 含重金属离子的酸性水对大多数植被都具有毒性作用, 可以导致植被的枯萎、死亡, 土壤的酸化、毒化。此类酸性水不经处理而直接排人河流则会消耗水的溶解氧; 废水的低pH 值对水生物特别是鱼类、藻类构成极大威胁; 更严重的是重金离子通过食物链的富集而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
目前,酸性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大部分采用中和法,通过投加中和药剂控制pH来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沉降去除。常用的工艺为低浓度底泥回流工艺(LDS),此工艺对中和药剂的消耗量大,最终产生的污泥量较多,且对pH的控制及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容易受条件限制导致最终处理效果波动性较大。近年引进国外的HDS工艺在国内兴起,大部分处于研究阶段,部分工程实例为混凝土组合,各处理单元间衔接及底泥的回流浓度尚不成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LDS工艺中和药剂消耗大,底泥多的缺点及目前HDS工艺中底泥回流比及剩余底泥含水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对HDS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及多次现场试验,提供了一种酸性重金属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该设备,能高效地利用中和药剂,大大降低剩余污泥的产量及含水率。各处理单元衔接合理,能对酸性重金属废水有效的进行治理。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酸性重金属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酸性重金属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由混合室、反应室、反应缓冲室、沉淀室、污泥泵、污泥管道、底泥回流管组合构成。混合室与进水管相连,在沉淀室上部设有出水溢流口;混合室、反应室、反应缓冲室、沉淀室顺序布置并连通。为便于污泥的快速沉淀,沉淀室的下部设计为锥形结构,沉淀室的底部排泥口通过污泥泵与污泥管道相连接;在污泥管道上设有底泥回流管,底泥回流管与混合室相连通。
为在线检测和控制废水的pH值、控制污泥泵的转速,进而精确控制污泥的回流比和中和药剂的投加,本实用新型酸性重金属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还设有在线监测装置、在线信号采集箱,在线监测装置的PH计探头位于混合室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通过精确控制混合时间及回流比,高效利用中和药剂,同时重复多次的对底泥进行回流大大降低底泥的产量和其含水率。同时通过在线检测及自控设备对废水的pH及配套附属设备的控制来精确控制废水的流程,最大限度的降低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冲击和波动,达到高效、稳定处理酸性重金属废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高效地利用中和药剂,大幅度的降低剩余底泥的产量和含水率,处理效果稳定,运行管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酸性重金属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平面设计图;
图2 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4是图1中C—C剖视图;
图5是图1中D—D剖视图;
附图标记:1—进水管;2—混合室;3—反应室;4—反应缓冲室;5—沉淀室;6—污泥泵;7—出水溢流口;8—污泥管道;9—在线监测装置;10—在线信号采集箱;11—底泥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90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轻芳烃输送装置
- 下一篇:用于流体化床结晶废水处理的散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