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路灯电缆防盗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3149.4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7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暾东;方剑杰;宋敏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3/22 | 分类号: | G08B13/2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灯 电缆 防盗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220V/380V低压的路灯电缆防盗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能源,偷窃、破坏电力设备的案件亦层出不穷,其中传输电力的电缆被盗割的现象尤为严重。为此,市场上已有一些电缆防盗装置,中国专利CN201113341Y提供一种电缆防盗保护装置,将电缆、钢线紧固于安装在线杆上的防盗支架上,有效地保护电缆。中国专利CN201315088Y提供一种路灯电缆防盗报警监控装置,其由监控中心及防盗末端组成,防盗末端实时检测电缆状态,并将报警信息发送给监控中心。与此同时,现有的电缆防盗装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有效地解决电缆被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电缆防盗报警装置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作稳定可靠、报警精度高、适用领域广的路灯电缆防盗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有防盗主机、末端电路、三相供电线和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所述防盗主机和末端电路的两端分别与三相供电线连接,防盗主机与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通过GPRS无线通讯连接。
所述防盗主机设有主机微控制器、主机供电线载波通讯电路、主机电源、GPRS无线通讯电路和主机LED状态指示电路;主机供电线载波通讯电路一端与主机微控制器的IO端口连接,主机供电线载波通讯电路另一端外接路灯电缆;主机供电载波通讯电路一方面将主机微控制器发送的信息转换为供电线载波信号耦合至路灯电缆,另一方面将路灯电缆上接收到的载波信号转换为微控制器能够处理的信号;主机微控制器通过GPRS无线通讯电路将报警信息传送给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显示;主机LED状态指示电路与主机微处理器的IO端口连接,用于指示供电及通讯状态;主机电源为所有电路提供供电电源。
末端电路设有末端微控制器、末端供电线载波通讯电路、末端电源、末端LED状态指示电路和地址编码电路;末端供电线载波通讯电路一端与末端微控制器的IO端口连接,末端供电线载波通讯电路另一端外接路灯电缆;末端供电载波通讯电路一方面将末端微控制器发送的信息转换为供电线载波信号耦合至路灯电缆,另一方面将路灯电缆上接收到的载波信号转换为末端微控制器能够处理的信号;末端微控制器通过供末端电线载波通讯电路将信息传送给防盗主机;末端LED状态指示电路与末端微处理器的IO端口连接,用于指示供电及通讯状态;地址编码电路与末端微控制器的IO端口连接;末端电源为所有电路提供供电电源。
所述末端电路可设有n个,n为正整数,通常为2~32。
所述防盗主机和末端电路分别连接在路灯电缆两端,并利用供电线载波进行不间断通讯,当通讯异常时,防盗主机判定与当前通讯末端电路相连接的电缆被盗割,并利用GPRS无线通讯方式将报警信息发送给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即时显示出电缆盗割地点及时间信息,并给出报警提示声音。另外,当防盗主机与末端电路距离过长,可以在两者之间接入更多的末端电路(或称中继器)以延长通讯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防盗主机和末端电路可使用统一的硬件电路,根据两者不同的功能需求选择统一硬件电路的不同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装置连接在路灯电缆两端,无需铺设额外通讯电缆,施工及后期维护成本都较低;末端支持在线连接及拆除,施工安装更加简便;路灯电缆无论是有电还是没电,本装置都可以正常工作,而且通过增加末端电路数目突破供电线载波通讯固有的距离限制,使得本装置的适用范围增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盗主机组成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末端电路组成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盗主机的微控制器及供电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盗主机的供电线载波通讯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盗主机的串行通讯接口及LED状态指示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末端电路的编码地址设定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31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炉线圈盘
- 下一篇:带尾尾搭接的矿用通讯控制装置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