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光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3050.4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8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涛;熊巍;秦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煤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36 | 分类号: | H01B7/36;H01B7/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42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在黑暗环境中能较长时间发光的采煤机橡套软发光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矿井环境黑暗,一旦发生突然断电(如透水、瓦斯爆炸、火灾,或电源事故),会导致严重的伤亡事故。 如果矿井中的电缆在断电后能够发光,不仅有利于指示人们逃生,而且也可避免因光线暗淡而误损电缆造成的伤亡事故。然而,现有的一些发光电缆,一般都是在电缆的护套内加入一些发光材料,发光材料均匀分布在电缆护套层中,使电缆在无光黑暗的环境下能发光并形成一发光条,兼作发光指示及存在标识,达到一物二用。但这类发光电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在电缆的护套内加入发光材料的用量,这个量一般都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3-20%),非精确端值,而且允许有适当偏差。由试验结果显示,用量明显高于上限值,不仅会造成制造成本的较大幅度上涨,也会影响电缆橡套的综合机械性能,达不到矿用电缆要求。用量明显低于下限值,则加入发光效果不明显,也就失去意义。因此,如何调整发光材料在护套层中的用量比例,达到制造方便是现实生产中的一大问题。另一个问题是现有的发光电缆一般都是在电缆通电后有电流通过的时候才能发光,如果电缆没有电流通过,则无光产生。因此至今没有一种不通电能发光,而且发光使用寿命长,制作方便的发光电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造方便、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电缆识别速度快的发光电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电缆,包括缆芯以及挤包在缆芯外的外护套,在外护套表面设置了一层自发光警示条纹。
上述缆芯是由若干个动力线芯与地线芯导体绞合成,而动力线芯是在动力线芯导体外绕包动力线芯绝缘,在动力线芯绝缘外编织金属/纤维编织屏蔽层而成。
所述缆芯还包括辅助线芯,辅助线芯与若干个动力线芯围绕地线芯导体挤包成缆芯;所述辅助线芯是在辅助线芯导体外挤包辅助线芯绝缘而成。
所述缆芯还包括控制线芯,控制线芯与若干个动力线芯围绕地线芯导体挤包成缆芯;所述控制线芯是在控制线芯导体外挤包控制线芯缘,在控制线芯缘外挤包控制线芯包覆层而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在电缆特别是采煤机电缆外护套上模压不可剥离的自发光条纹,可以显著提高电缆在煤矿开采现场的可识别性,从而降低了电缆遭受机械碾压损坏的几率和采煤机电缆的故障率,也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而在矿井发生事故而断电无照明的情况下,采煤工人在黑暗中也能快速识别电缆,并按电缆走向识别逃生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发光电缆,其结构包括了动力线芯、控制线芯、地线芯导体4,外护套10及自发光警示条纹11。其中动力线芯是在动力线芯导体1外绕包动力线芯绝缘2,在动力线芯绝缘2外编织金属/纤维编织屏蔽层3而成。控制线芯是在控制线芯导体6外绕包导体的控制线芯缘8,在控制线芯缘8外挤包控制线芯包覆层9而成,若干个动力线芯与控制线芯围绕地线芯导体4绞合成缆芯,缆芯外挤包外护套10,在外护套10表面设置了一层自发光警示条纹11。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将辅助线芯替换控制线芯,辅助线芯是在辅助线芯导体5外绕包导体的辅助线芯绝缘7而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煤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煤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30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