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转向机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1965.1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3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裴欢欢;易小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襄樊旅行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0 | 分类号: | B62D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地址: | 441004 湖北省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转向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卧式转向机的支架。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卧式转向机支架自身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其只能起到对卧式转向机的固定作用,而起不到对卧式转向机的保护作用,并且现有卧式转向机支架本身的安装效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身安装效率高、既对卧式转向机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亦方便对卧式转向机进行调整和维修的卧式转向机支架。
本实用新型包括截面均为横U形的第一连接横梁和第二连接横梁及位于第一连接横梁与第二连接横梁之间的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横梁设有供转向机传动轴穿过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连接横梁设有供转向直拉杆活动的凹槽,所述安装板设有多个供固定转向机的安装螺孔。
所述安装板还设有用于维修转向机的维修孔。
所述第一连接横梁还设有用于调整转向机位置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连接横梁和第二连接横梁还分别设有多个用于与安装板连接的第一连接螺孔和第二连接螺孔,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各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一连接螺孔和第二连接螺孔相配合的第三连接螺孔和第四连接螺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结构简单的框架结构构成,不仅可对卧式转向机起到固定作用,而且还可起到保护作用,尤其是与车架连为一体,可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效率。通过第二开口可方便地调整卧式转向机的位置,通过维修孔则可方便地对卧式转向机进行维修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连接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接横梁(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第一连接螺孔)、2-第二连接横梁(21-凹槽、22-第二连接螺孔)、3-安装板(31-安装螺孔、32-维修孔、33-第三连接螺孔、34-第四连接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包括截面均为横U形的第一连接横梁1和第二连接横梁2及位于第一连接横梁1与第二连接横梁2之间的安装板3,所述第一连接横梁1分别设有供转向机传动轴穿过的第一开口11和用于调整转向机位置的第二开口12,以及三个用于与安装板3连接的第一连接螺孔13,所述第二连接横梁2分别设有供转向直拉杆活动的凹槽21和三个用于与安装板3连接的第二连接螺孔22,所述安装板3分别设有三个供固定转向机的安装螺孔31和一个用于维修转向机的维修孔32,安装板3的两端还各设有三个分别与第一连接螺孔13和第二连接螺孔22相配合的第三连接螺孔33和第四连接螺孔34,所述安装板3的两端采用螺栓并通过第三连接螺孔33和第四连接螺孔34分别及第一连接螺孔13和第二连接螺孔22分别与第一连接横梁1和第二连接横梁2连接。
使用时,可先分别将第一连接横梁1和第二连接横梁2以焊接方式与车架的纵梁连接,即将本实用新型与车架连为一体,然后将卧式转向机通过三个安装螺孔31与安装板3连接,转向机传动轴通过第一开口11与卧式转向机相连即可,第二开口12既可方便地调整转向机的位置,还可减重,凹槽21为转向直拉杆提供活动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襄樊旅行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襄樊旅行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19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安全性的报警系统
- 下一篇:适用于危险气体检测的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