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灯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7600.1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02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谢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鼎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6;F21V17/04;B44C5/06;B44C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成明新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结构改良,尤指一呈花瓶插花态样的灯具。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是习知灯具结构示意图,其主要是由一电源供应槽10以及至少一发光单元20所构成,其中该电源供应槽10之槽壁11是由导体所构成,且其内部底端设有一由导体所构成的导电座12,该导电座12与槽壁11之间设有若干绝缘体13以形成断路。
发光单元20是插设于该电源供应槽10内,发光单元20具有一发光体21以及一置于发光体21底端之电极插杆22,该电极插杆22之杆身接触于槽壁11构成该发光体21与前述槽壁11之间电气连接的第一导电体23,该电极插杆22之底端为一构成该发光体21与前述导电座12之间电气连接的第二导电体24。
惟,上述习知灯具在实施时具有下列缺失:
1.电源供应槽之槽壁的顶端开口过大,发光单元不易进行固定与造型排列且装饰效果不佳。
2.第一导电体与槽壁之间的接触点过小容易接触不良。
3.槽孔电极直接裸露容易遭使用者误触造成短路或危险。
4.电源供应槽如插置过多电极插杆,会导致变压器功率超过负荷而造成短路损坏或危险。
5.电源供应槽如插置过多电极插杆,容易因重心不稳倾倒而造成损坏或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摆设变化更具多样性、导电性更佳具使用起来更安全的一种灯具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灯具结构至少包括:一电源供应槽,其槽壁是由导体所构成,且其内部底端设有一由导体所构成的导电座,该导电座与槽壁之间设有绝缘体以形成断路,槽壁顶端电气连接一导电盘,该导电盘设有至少一贯穿之插孔;以及至少一发光单元,其具有一发光体以及一设于发光体底端之电极插杆,该电极插杆之杆身接触于插孔是为一构成该发光体与前述导电盘之间电气连接的第一导电体,该电极插杆之底端系为一构成该发光体与前述导电座之间电气连接的第二导电体;藉由导电盘所设插孔来增加对第一导电体之导电接触效果,并藉由对插孔之排列设置而令发光单元之排列与摆设方式改变。
所述灯具结构进一步包括一相对固定于电源供应槽且屏蔽于电源供应槽的外壳体,该外壳体对应于导电盘设有开口,以防止因电源供应槽外露而造成的危险,并且更可对整体灯具结构进行美化。
所述之灯具结构,该电极插杆之杆身与花头之间系以旋入或连接件或他种方式结合。
所述外壳体底部设有一配重体,防止灯具倾倒或滑移。
所述外壳体底部设有一供电源供应槽置入的置入口,且槽壁之最大直径小于开口之口径,俾利电源供应槽自外壳体底部穿入组装。
所述发光单元进一步包括复数设置在发光体周缘的花瓣体以及一设置在发光体顶端的挡光片,透过挡光片的设置,令发光体直射而出的光源达到反射或折射效果,使花瓣体产生各式光学效果。
所述发光单元进一步包括复数设置在发光体周缘的花瓣体;该花瓣体透过焊接或其他工艺手段衔接于设置在发光体底缘或周缘之套管上。
本实用新型灯具结构之又一技术手段,是至少包括:一电源供应槽,其槽壁是由导体所构成,且其内部底端设有一由导体所构成的导电座,该导电座与槽壁之间设有绝缘体以形成断路;一外壳体,其相对固定电源供应槽且将电源供应槽屏蔽,该外壳体对应于槽壁顶端设有开口;一配重体,设于前述外壳底部;以及至少一发光单元,其具有一发光体以及一设于发光体底端之电极插杆,该电极插杆之杆身是为一构成该发光体与前述槽壁之间电气连接的第一导电体,该电极插杆之底端是为一构成该发光体与前述导电座之间电气连接的第二导电体;透过外壳体之设置可有效防止因电源供应槽电极外露而造成损坏或危险,并且更可对整体灯具进行多样性美化设计。
所述之灯具结构,该电极插杆之杆身与花头之间系以旋入或连接件或他种方式结合。
所述槽壁顶端电气连接一导电盘,该导电盘设有至少一贯穿之插孔,第一导电体系接触于插孔以透过导电盘与槽壁电气连接,以利用插孔来增加对第一导电体之接触效果,并且通过对插孔之排列设置而令发光单元之排列与摆设方式改变。
所述发光单元进一步包括复数设置在发光体周缘的花瓣体以及一设置在发光体顶端的挡光片,挡光片的设置,令发光体直射而出的光源达到反射或折射效果,使花瓣体与发光体之间产生各式光学效果,呈现生动的装饰效果。
所述发光单元进一步包括复数设置在发光体周缘的花瓣体;该花瓣体透过焊接或其他工艺手段衔接于设置在发光体底缘或周缘之套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鼎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鼎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76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