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φ28mm抽油泵上游动阀罩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5957.6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8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百战;白文雄;寇联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金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28 mm 抽油泵 游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φ28mm抽油泵上游动阀罩,属于油田采油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场使用的φ28mm抽油泵上游动阀罩采用了两种基本结构:一种是采用符合SY/T 5059行业标准规定的两段式结构上游动阀罩,即本体外轮廓由两段外径不等圆周面构成。小段圆周面心部设有与拉杆联接的内螺纹。以小段圆周面与大、小圆周面的过渡圆锥面的相交线为起点,沿阀罩轴线向下方向加工有3道出油槽孔,与球腔相通。原油经游动阀座进入球腔后从出油槽孔流出至小段圆周面与泵筒内壁形成的环状通道而进入上泵腔。
另一种是一段式上游动阀罩,即本体外轮廓由一段圆周面构成。以本体上端的圆周面为起点沿轴线向下方向铣出有3道1.5mm×10mm油流通道,油流通道与球腔相连通。原油经游动阀座进入球腔后,从出油槽流出至油流通道与泵筒内壁形成的封闭空间后进入上泵腔。
采用以上两种结构上游动阀罩,受结构和尺寸的限制,出油槽出口处的油流截面积过小,严重影响到油流从阀罩通过,加大油流通过阻力,增加阀罩的阻力载荷,使阀罩承受的交变载荷变幅加大,加速疲劳断裂。同时,这种阻力载荷对柱塞上部的拉杆和抽油杆也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会引起拉杆和抽油杆的疲劳断裂、螺纹脱扣、偏磨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φ28mm抽油泵上游动阀罩,其能增加阀罩出油槽出口处油流的截面积,降低原油流经阀罩的阻力,减少疲劳断裂,延长工作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φ28mm抽油泵上游动阀罩的本体由三段变径的筒体构成,下筒体外径最大,中筒体外径最小,上筒体与中筒体间为45°圆锥面过渡,下筒体与中筒体间为30°圆锥面过渡;本体的上端设有连接拉杆的内螺纹,下端设有连接柱塞的内螺纹;本体内设有游动阀球球腔和游动阀座孔位,球腔腔壁上设有出油槽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柱塞的上下往复运动,井液经上游动阀罩下端螺孔进入游动阀球球腔内,由球腔处的出油槽孔排出,至阀罩中部筒体外表面与泵筒内壁形成的通道后,再进入上筒体外表面与泵筒内壁形成的密闭通道后,抵达泵腔,实现下泵腔原油到上泵腔的交换。由于本体上的中筒体外径比下筒体的偏小较多,即相当于增大了出油槽孔出口处的油流截面积,降低了油流通过该部位的阻力,从而减小了阀罩承受的阻力载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增加φ28mm抽油泵上游动阀罩出油槽孔出口处的油流截面积,能降低油流阻力,减轻阀罩下行阻力载荷,钝化上下行程上游动阀罩交变载荷变幅,减少疲劳断裂问题发生,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φ28mm抽油泵上游动阀罩结构示意图。
图2为φ28mm抽油泵上游动阀罩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φ28mm抽油泵上游动阀罩的本体3由三段变径的筒体构成,下筒体8外径最大,上筒体2外径居中,中筒体4外径最小,其外径小于下筒体4mm~9mm,最小长度为10mm,上筒体2与中筒体4间为45°圆锥面过渡,下筒体8与中筒体4间为30°圆锥面过渡;在本体3的上端设置连接拉杆的M18×1.5内螺纹1,下端设置连接柱塞的内螺纹9;在本体3内设置游动阀球球腔6和游动阀座孔位7,球腔腔壁上至少加工三个出油槽孔5,出油槽孔5是以中筒体4与30°过渡圆锥面相交线为起点,向下贯穿球腔6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59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高速离心泵
- 下一篇:可自动回水的水泵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