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及配套菌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4734.4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5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寿海;徐诚佶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寿海;徐诚佶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菌类 生育 装置 配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香菇栽培发菌过程完成后至出若干潮菇的全过程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与该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配套使用的菌筒。
背景技术
袋栽菌类包括食用菌如香菇,以及药用菌如灵芝。现有技术中的袋栽菌类的出菇方法均采用传统的方法手工操作,以下以香菇为例进行说明。
香菇的工厂化生产一直是困扰着世界食用菌界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从发菌完成后,至出若干潮菇的这个过程,至今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
传统手工作业过程如下:
1、脱袋:将菌包外部的塑料薄膜用刀片割开,使薄膜脱离菌筒,使菌丝体裸露,脱袋后的菌包成为菌筒。
2、排场:将菌筒堆砌在出菇场所。
3、转色:脱袋后的菌筒表面将长出一层洁白色的绒毛状的菌丝,通过调整光线、温度、湿度、通风使菌丝倒伏,即形成一层薄薄的菌膜,菌膜分泌色素,菌筒由白色转为红色,逐步加深至红棕色、棕褐色,最后形成一层似树皮状的菌皮,该过程称为转色。使每个菌筒都达到一致的转色效果,是技术的关键。
转色的效果(转色的深浅、菌皮的厚薄)与出菇的时间、产量、质量息息相关,而传统的排场方式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菌筒转色好坏的条件是菌筒的外表面必须充分的与光线接触,且受温和通风均匀良好,菌筒外表面局部受压迫的部位,或缺氧、或未见光的表面不转色、或达不到转色效果。转色的效果与菌筒的排场(摆放方式)息息相关,传统的排场方式是很难满足上述条件的。
上转色过程中菌筒表面出现棕红色的积水时,每天要人工喷水清洗1-2次,喷水后,待菌筒表面稍微干燥时,要用薄膜将菌筒盖好,防止水分蒸发。
传统的排场方式,造成菌筒表面局部相互受压迫、受光、受温、通风的一致性很差,需要通过翻堆,改变菌筒表面的受压、受光、受风,这都由手工来完成,使用了很多的劳力。转色的过程一般需要15天左右。
4、上架出菇:将转色的菌筒摆放在床架上,香菇一般可出4-6潮,每潮菇出完后, 菌筒都将失去大量的水分,必须对菌筒加湿,否则就不会再出菇。由于转色后的菌筒表面有一层树皮状的菌皮,该菌皮是不易透水的,用对菌筒外表喷淋水的办法是不能够增加菌筒含水量,所以只能用浸水和注水的办法来增加菌筒的含水量。
传统的加湿办法为浸水或者注水。
①浸水:浸水前,先用铁丝在菌筒上打5-12个左右的洞,然后将菌筒逐一搬放在浸水池内,上盖木板,压上重物,防止菌筒漂浮,浸水若干个小时。
②注水:利用注水器(压缩喷雾器、软管和兽用喷雾器组成)分别对每个菌筒进行人工注水。
综上所述,传统的香菇出菇法是耗用大量劳力的手工作业法。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自动化程度的用于香菇的出菇培养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与上述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配套使用的菌筒。
本实用新型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适用于香菇栽培发菌过程完成后至出若干潮菇的全过程,从脱袋、排场、洗菌筒、菌筒转色、上生育架、出一潮菇、菌筒加湿、出二潮菇、菌筒加湿、至出若干潮菇即菌筒出菇的全过程。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其特点是,它包括若干菌筒架,所述的菌筒架为悬挂合件;所述的悬挂合件包括挂钩,在挂钩上连接设有挂轴,悬挂合件通过挂钩挂设在支架或者支撑水管上,挂轴的底部设有底兜件;在挂轴的顶部上方设有喷淋器,喷淋器与供水管或者支撑水管连通,所述的供水管或支撑水管与供水装置连通;所述的支架或者支撑水管的底部设有车轮。
以上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
1、所述悬挂合件的底兜件用于支撑菌筒,防止菌筒从挂轴上掉落。所述的底兜件可以为各种形状的挡块、挡片等;优选为底兜板,且在底兜板上设有若干泄水孔。
2、所述的喷淋器连接在挂钩上或者连接在用于支撑喷淋器的挂架上,喷淋器通过给水软管和供水管或者支撑水管连通,在给水软管上设有管夹或阀门。
3、每个喷淋器上分别设有用于向菌筒内喷水的内喷淋口和向菌筒外壁上喷水的外喷 淋口,内喷淋口和外喷淋口可以分别为一个或多个,分别通过给水软管与喷淋器上的进水口连接,分别用于给内喷淋口和外喷淋口供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寿海;徐诚佶,未经徐寿海;徐诚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47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承座的装油结构
- 下一篇:一种定量检测白介素8的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