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及紫砂容器发热盘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93943.7 | 申请日: | 2011-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7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 发明(设计)人: | 侯文明;傅新辛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文明;傅新辛 |
| 主分类号: | A47J36/00 | 分类号: | A47J36/00;A47J27/2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紫砂 容器 发热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及紫砂容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陶瓷及紫砂容器发热盘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日常容器种类繁多,其中的紫砂容器具有释放负离子、远红外和活化水的功能,其形式可以是紫砂壶、杯或类似盛液体的容器。例如,采用紫砂类容器的茶壶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更无茶具本身所带的异味;同时,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具有一定的气孔率;此外,紫砂壶可烹烧加温并且不会因受火而开裂,可长久使用。但是,目前市面上陶瓷和紫砂容器的发热体固定方式均为将螺柱穿透壶体与盘体相紧固,或用螺丝穿过卡在壶体的卡件而顶紧发热体,这两种方式都离不开螺柱组件,但若采用该组件结构,那么在装配操作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漏水、甚至螺丝拧得受力不均匀而造成电器件接触不良等现象,导致出现严重质量事故。因此,针对以上方面,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简单、操作方便、接触面受力均匀、能够有效避免漏水或质量隐患的陶瓷及紫砂容器发热盘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及紫砂容器发热盘固定装置,包括不锈钢盘发热体、偶合器、壶身托,所述壶身托与不锈钢盘发热体之间安装偶合器,此发热体上侧依次安装带有硅胶套的感温探头与限温器;所述不锈钢盘发热体底部连接发热体固定板并通过该发热体固定板紧固壶身托支架体,该发热体固定板通过螺母紧固在不锈钢盘发热体底部并且发热体固定板与不锈钢盘发热体结合紧固密封圈;所述不锈钢盘发热体为椭圆形并且与椭圆形的壶底口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陶瓷及紫砂容器发热盘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为:具有装配简单、操作方便、接触面受力均匀等特点,同时可避免因人为装配因素造成漏水或质量的问题;通过将不锈钢盘发热体为椭圆形且壶底口为椭圆形,同时通过安装带卡筋的壶身托,可防止发热体固定板向内位移脱扣,达到把发热体固定板和壶身托均紧固在壶体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陶瓷及紫砂容器发热盘固定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陶瓷壶体;2、不锈钢盘发热体;3、密封圈;4、限温器;5、感温探头;6、发热体固定板;7、偶合器;8、壶身托;9、螺柱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陶瓷及紫砂容器发热盘固定装置,包括不锈钢盘发热体2、偶合器7、壶身托8,所述壶身托8与不锈钢盘发热体2之间安装偶合器7,所述偶合器7通过螺钉装配在壶托的支架体上,此支架体上侧依次安装带有硅胶套的感温探头5与限温器4;所述不锈钢盘发热体2底部采用螺丝连接发热体固定板6并通过该发热体固定板6紧固壶身托8支架体,由于硅胶套的作用可将限温器4和感温探头5紧贴在不锈钢盘发热体2表面,当不锈钢盘装配好后,所述不锈钢盘发热体2外围套有密封圈3并装配至容器内,所述发热体固定板6通过其螺母紧固在不锈钢盘发热体2底部螺杆上并利用发热体固定板6与不锈钢盘发热体2相互拉紧密封圈3以达到密封的作用;所述壶身托8通过螺丝与螺柱套9将壶身托8和发热体固定板6锁紧,同时,壶身托8上的卡筋可防止发热体固定板6向内位移脱扣以达到把发热体固定板6和壶身托8都紧固在陶瓷壶体1的目的,具有结构操作方便、装配简单、接触面受力均匀、不会因人为装配因素造成漏水问题或质量问题。
以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陶瓷及紫砂容器发热盘固定装置,传统的不锈钢盘发热体2为圆形且壶底口为圆形,安装时发热盘从上开口放下;现本案所述不锈钢盘发热体2为椭圆形且壶底口为椭圆形,安装时,发热盘最短方位对着壶底口最长位置放入,再旋转到合适位置通过螺丝同壶身托8固定在一起。
以上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文明;傅新辛,未经侯文明;傅新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39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田移动式循环洗井车
- 下一篇:一种造纸废渣连续进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