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氨塔排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2032.2 | 申请日: | 2011-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8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郭汝全;闫忠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1/10 | 分类号: | C01C1/10;C02F1/2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30020 山西省晋***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氨塔排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的高温排渣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蒸氨塔排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蒸氨塔排渣管经常出现排渣量不均匀和堵塞现象。当排渣管堵塞时,只能利用净化煤气通过焚烤进行排渣。这种方式的排渣存在下列不足:(1)排渣工序复杂,操作难度大,安全性能低,投入人力多、能耗高,生产成本高;(2)排渣管堵塞用火烧时,使用煤气或气焊对设备加热,影响设备使用寿命,致使设备维修率增高;(3)塔底结渣排不净,一旦排出,排渣口沥青渣飞溅,气味大,严重法治环境;(4)有时因排不出渣,长时间烧烤,管内的油渣逐渐变干,需停产对排渣管道进行清理;(5)蒸氨废水带油多,影响下道工序正常运行。因此,亟待开发排渣畅通、环保、安全的蒸氨塔排渣装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诸多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氨塔排渣装置,该项装置排渣畅通、环保、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蒸氨塔排渣装置,包括蒸氨塔塔体、排渣管、蒸汽管、蒸汽夹套管、冷凝水回收管、排渣阀、蒸汽吹扫阀、夹套加热阀、保温旋塞阀和疏水阀。在蒸氨塔塔体的底部连通排渣管,排渣管上设有排渣阀,在排渣阀下部的排渣管上连通蒸汽吹扫阀,蒸汽吹扫阀的一端连通蒸汽管,排渣管的末端通向渣池,在排渣管的外层设有蒸汽夹套管,蒸汽夹套管的首端设有保温旋塞阀,末端连通疏水阀,蒸汽管经夹套加热阀和保温旋塞阀与蒸汽夹套管连通,疏水阀另一端连通冷凝水回收管。
本实用新型的排渣原理:排渣时,首先开启夹套加热阀和保温旋塞阀,使蒸汽管内的蒸汽进入蒸汽夹套管,调节保温旋塞阀使排渣管的温度保持大于130℃;其次开启排渣阀,油渣在高温下顺利排出;最后,排渣结束时,开启蒸汽吹扫阀,将排渣管内的油渣扫干净,蒸汽夹套管内的冷凝水经疏水阀进入冷凝水回收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渣管外设有蒸汽夹套管,将蒸汽管中的蒸汽引入蒸汽夹套管,使排渣管的温度保持在130℃以上,塔底的油渣在蒸汽夹套保护下的排渣管内熔成稀状流至渣池内,使排渣无油渣堵塞现象,始终保持畅通,同时消除了排渣时产生的油烟。通过本装置排出的废水含油量在20mg/L以下,小于废水带油量指标50mg/L的标准,从而减少了生化系统气浮除油机的工作负荷。本装置实现无需专人操作,排渣均匀可靠,油渣排出时不飞溅,油渣产生的气味小,排渣现场清洁,安全性能高。本装置采用保温旋塞阀,操作灵活,安全可靠,利用保温旋塞阀控制排渣量。保温旋塞阀与保温夹套串联使用蒸汽,使蒸汽余热达到二次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蒸氨塔排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蒸氨塔塔体,2、排渣管,3、蒸汽管,4、蒸汽夹套管,5、冷凝水回收管,6、排渣阀,7、蒸汽吹扫阀,8、夹套加热阀,9、保温旋塞阀,10、疏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蒸氨塔排渣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蒸氨塔塔体1、排渣管2、蒸汽管3、蒸汽夹套管4、冷凝水回收管5、排渣阀6、蒸汽吹扫阀7、夹套加热阀8、保温旋塞阀9和疏水阀10。在蒸氨塔塔体1的底部连通排渣管2,排渣管2上设有排渣阀6,在排渣阀6下部的排渣管2连通蒸汽吹扫阀7,蒸汽吹扫阀7的一端连通蒸汽管3,排渣管2的末端通向渣池,在排渣管2的外层设有蒸汽夹套管4,蒸汽夹套管4的首端设有保温旋塞阀9,末端连通疏水阀10,蒸汽管3由夹套加热阀8与保温旋塞阀9和蒸汽夹套管4串联连通,疏水阀10另一端连通冷凝水回收管5。
工作时,开启夹套加热阀8和保温旋塞阀9,使蒸汽管3的蒸汽进入蒸汽夹套管4,开启排渣阀6,调节保温旋塞阀9使排渣管3内油渣的温度保持在130℃以上,使油渣成稀糊状顺利流至排渣池,排渣结束时,开启蒸汽吹扫阀7,将排渣管2内的油渣吹扫干净,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蒸汽夹套管4内的冷凝水经疏水阀10进入冷凝水回收管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2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