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埋管式铸造的铜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9200.2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7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同茂;甘立恒;姚文龙;张得峰;仲相成;王军年;朱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田玉兰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埋管式 铸造 铜水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炉窑冷却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冶金炉窑冷却用铜水套。
背景技术
现代冶金工业中,仅靠耐火材料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不断提高的冶金冶炼强度和使用条件。铜水套作为冶金炉窑冷却部件,以水作为热交换介质,利用铜的导热性能优异的特点带走炉体热量,降低耐火材料周围的温度,极大的提高了高温冶金炉窑的使用寿命,保护了炉壳、冷却和制成了耐火材料以及维持了合理炉型,但是目前用以制造铜水套的工艺制造的铜水套因为铸造工艺的问题,铜水套中的通水管路因高温形变或因填充料清理不够造成铜水套冷却水道被堵塞或变形,造成通水管路中流水不畅、阻力大,很难保证冷却工艺,且因制造成品率低,生产效率低、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点,提供一种流水管路顺畅、冷却效果好的铜水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埋管式铸造的铜水套,包括铜水套本体、进水管、出水管和设置于铜水套本体内的冷却铜管,进水管、出水管与冷却铜管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冷却铜管与铜水套本体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冷却铜管在铜水套本体内成S型或W型。
优选的,所述冷却铜管的截面形状呈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埋管式铸造的铜水套其进水管、出水管和冷却铜管一体结构、冷却铜管和铜水套本体的一体结构,保证了管路内部的平整光滑性,不会造成因为连接时变形等影响内部水流的问题,保证冷却效果;冷却铜管在铜水套本体内成S型或W型、冷却铜管的截面呈圆形都大大增加了冷却铜管的换热面,保证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埋管式铸造的铜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埋管式铸造的铜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埋管式铸造铜水套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铜水套本体、2—进水管、3—出水管、4—冷却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埋管式铸造的铜水套包括铜水套本体1、进水管2、出水管3和设置于铜水套本体1内呈S型的冷却铜管4,进水管2、出水管3与所述冷却铜管4为一体结构,冷却铜管4与铜水套本体1为一体结构。
如图2所示另一种埋管式铸造的铜水套包括铜水套本体1、进水管2、出水管3和设置于铜水套本体1内呈W型的冷却铜管4,进水管2、出水管3与所述冷却铜管4为一体结构,冷却铜管4与铜水套本体1为一体结构。
如图3所示埋管式铸造铜水套的截面,其中冷却铜管的截面呈圆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埋管式铸造的铜水套其进水管、出水管和冷却铜管一体结构、冷却铜管和铜水套本体的一体结构,保证了管路内部的平整光滑性,不会造成因为连接时变形等影响内部水流的问题,保证冷却效果;冷却铜管在铜水套本体内成S型或W型、冷却铜管的截面呈圆形都大大增加了冷却铜管的换热面,保证冷却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作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还可以做出其它等同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9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