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波纹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9028.0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2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何海潮;王淳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杰威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7/06 | 分类号: | F16L47/06;F16L4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汉衡律师事务所 11342 | 代理人: | 田媛;靳静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波纹管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塑料材质的波纹管。
背景技术
目前,双壁波纹管的生产过程中,通常双壁波纹管都包括具有波纹结构的主体部和用于连接多根波纹管的连接头,主体部外壁的形状由成型模具内壁的波纹的形状及分布位置来决定;其内壁的内表面是通过吸附在冷却套的外表面上冷却形成的,内壁的外表面与外壁内表面的波谷处挤压在一起,形成双壁波纹管。现有技术中的波纹管,如附图6~8所示,其主体部的外径都是统一的,连接头的外径略大于主体部外径,在连接多根波纹管时,主体部的一端部需要插入在连接头内,并在连接头与主体部之间设置密封圈密封。
由于连接头的内径大于外壁波峰处的外径,因此在双壁波纹管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主体部进行扩口,扩口工艺的好坏对成品质量的影响较大,在成型连接头时由于直径的突然变大使原本平稳流动的液态物料的流动速度和压力发生突变,从而使成型后连接头的内部结构不均匀,并且连接头的刚度和强度变差,从而影响波纹管的特性。此外在运输和存放波纹管成品过程中,波纹管之间相互堆积,一般两根波纹管相互接触的状态是:其中一根波纹管的波峰处和另一根波纹管的波谷处相接触,但是在波纹管末端的连接头处,由于连接头处的外径比波纹管波峰处的外径大很多,此时两根波纹管相接触时就会出现其中一根波纹管的连接头和另一根波纹管的波峰处相接触,使得连接头和波纹管的波峰因挤压而发生变形破坏,变形后的连接头和波纹管的端部在施工时,不再能够保持密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波纹管,其连接头部强度较高且存放运输时不易损坏、密封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波纹管,包括波纹管本体和用于将两段波纹管本体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头,所述的波纹管本体包括具有第一外径的主体部和用于插接并密封配合在所述的连接头内的插接部,所述的连接头位于所述的主体部的一端部,所述的插接部位于所述的主体部的另一端部,所述的插接部具有第二外径,所述的第二外径小于所述的第一外径,所述的连接头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的第一外径,所述的第二外径小于所述的连接头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第二外径比所述连接头的内径小1—2毫米,使插接部易于插入在所述的连接头内。
优选地,所述的主体部和插接部均具有内壁和部分粘合在所述的内壁上的外壁,所述的内壁为直径均一的直管,所述的外壁为沿轴向直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管,即呈波纹结构,所述内壁光滑平整。所述外壁的波谷处在成型时和所述内壁接触挤压成一体,使内壁与外壁牢固的连接在一起。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连接头的外径小于主体部的外径,因此在成型波纹管的时候,由于扩口直径的减小,对原料的塑化性能要求降低,工艺操作简便,产品成品率提高;此外插接部和连接头的直径减小,有利于使用小密封圈,密封效果更好,还能节约成本;最后,同时在产品的存放和运输的过程中,由于插接部的外径小于主体部和连接头的外径,当多个波纹管堆叠在一起时,插接部与连接头之间存在着间隙,因此连接头与插接部之间不会发生挤压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波纹管的剖视图;
图2为波纹管在加工过程中,波纹管成型后未切割前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切割后的波纹管的剖视图;
图4为波纹管在存放时的示意图;
图5为两端波纹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的波纹管的剖视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的波纹管在存放时的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的波纹管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主体部;2、插接部;3、连接头;4、扩口前部;5、扩口尾部;6、外壁;7、内壁;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会变得清楚并更加容易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杰威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杰威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90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