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压合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4708.3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4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前;饶冬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麦逊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自动化的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压合机构。
【背景技术】
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用工招工难的背景下。大部分公司测试PCB板的机器都由手动测试机变为自动测试机。而一般自动测试机的压合机构都采用滚丝杆及伺服电机来实现进板、出板及压合。这样的机构稳定性不好,而且成本偏大、价格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稳定性较高的自动压合机构。
一种自动压合机构,包括:
第一气缸,包括第一缸体及第一活塞杆;
第二气缸,包括第二缸体及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
下夹具,与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及
上夹具,与所述下夹具对应设置,且所述上夹具位置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套,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活塞杆通过所述连接套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下夹具上设有多个挡料部,所述多个挡料部间隔分布于所述下夹具的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下夹具上还设有定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为弹簧定位销,所述弹簧定位销的个数为多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微调平台,所述微调平台的一面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底面固接,而另一面与所述下夹具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平钢板,所述水平钢板的中部开设有卡持部,所述水平钢板通过所述卡持部与所述第一缸体可卡持。
进一步地,所述微调平台包括一端与其相连的支撑柱,所述水平钢板的周围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柱穿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支撑柱上还设有导向套。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个数为多个,且相对于所述卡持部呈中心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套设于所述第一缸体上,且与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微调平台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自动压合机构采用的是双气缸结构,通过所述第一气缸及所述第二气缸的配合实现对待测PCB板的进板、出板及压合。所述自动压合机构避免使用电机以及滚珠丝杆,结构得到了简化,所以出现故障的概率大大降低,因此有效地提高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压合机构的组装图;
图2为图1所示自动压合机构处于出板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自动压合机构处于进板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自动压合机构处于压合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 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实施例一中的自动压合机构100包括第一气缸110、第二气缸120、下夹具130、上夹具140及微调平台150。
请参阅图2,第一气缸110包括第一缸体111及第一活塞杆113。第一气缸110根据需要固定在PCB板自动测试机上。
第二气缸120包括第二缸体121及第二活塞杆123。第二气缸120相对于第一气缸110倒置设置。第二活塞杆121与第一活塞杆11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塞杆121与第一活塞杆111分别与连接套180连接,从而固定在一起。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活塞杆121与第一活塞杆111可以直接通过插销、螺钉或是螺纹等其他方式固定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麦逊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麦逊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47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