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活动进料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0030.1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3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丁选明;李平;刘汉龙;孔纲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E02D5/3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灌注 可折叠 活动 进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活动进料斗。
背景技术
沉管灌注桩是土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桩基技术,它利用锤击打桩设备或振动沉桩设备,将带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或带有活瓣式桩靴的钢管沉入土中,形成桩孔,然后放入钢筋骨架并通过设置在桩模上的单个料斗浇筑混凝土,边振动边拔管边灌注混凝土,利用拔管时的振动将混凝土捣实,便形成所需要的灌注桩。
在本实用新型之前,圆形沉管灌注桩、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专利号ZL02112538.4)、现浇X形混凝土桩(专利号200710020306)、Y形桩(专利号ZL01221710.7)等沉管灌注桩都只采用单个料斗(进料口)灌注混凝土,料斗一般设置在桩模顶部,随着施工过程中桩模拔出,料斗的位置不断升高。目前这种传统的单一固定料斗灌注混凝土的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料斗位置随着桩模拔出逐渐升高,使得混凝土灌注时必须将混凝土运送到料斗的高度,当桩模接近完全拔出时,料斗距离地面的高度往往在20~30m,这时必须将混凝土运送到20~30m的高度,因此浪费了运输混凝土的能量、耗费了时间、操作不便,且混凝土容易在运送过程中流失。
(2)混凝土从很高的位置下落,增加了离析的可能性,使混凝土质量降低。
(3)从高处下落的混凝土带有一定冲击的能量,使得混凝土侧向挤压的力增大,增加了充盈系数,浪费了材料。
(4)将混凝土吊到很高的高度,增加了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经济、快速、简便的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活动进料斗,可直接在接近地表的位置灌注混凝土,不需要将混凝土运送到一定的高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
活动进料斗,在桩模上设置2个或2个以上料斗,其特征在于:各料斗为活动式,在桩模沉入地基时关闭,在桩模拔出需灌注混凝土时打开;每个料斗由5块钢板组成,1块钢板位于正面,4块钢板位于侧面,各块钢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可转动;桩模在料斗的位置开有进料口;料斗闭合时各钢板收缩后紧贴在桩模外壁;正面1块钢板尺寸比进料口稍大;各料斗在桩模上均匀布置,相邻两个料斗之间的距离为2~5m。
所述活动式料斗,收缩到桩模外壁时,在料斗边缘与桩模之间设置密封圈。
所述活动式料斗,收缩到桩模外壁后,采用螺栓与桩模固定。
所述活动式料斗,正面的一块钢板为弧形,圆弧半径与桩模半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式应用:
(1)将沉管灌注桩桩模对准桩位,并使活动式料斗闭合,用螺栓将料斗在桩模上固定密封。
(2)桩模在上部振动头或锤头的作用下逐渐下沉,到达设计标高停止,这时设置在桩模外壁的活动式料斗跟着桩模一起下沉并埋入地基土体。
(3)打开最上面一个料斗,通过进料口向桩模内灌注一定量的混凝土。
(4)振动拔管,待下一个料斗拔出地面时停止上拔,料斗口尽量接近地面。
(5)打开该料斗,向桩模内灌入混凝土。
(6)重复步骤(4)和(5),直到桩模完全拔出。
(7)在地基中形成现浇混凝土桩。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
(1)在桩模上设置多个料斗,料斗拔出打开后,由于料斗与地面接近,可通过小推车或混凝土泵直接往料斗中灌注混凝土,不需要将混凝土输送到离地面较高的高度,节省能量,操作方便。
(2)混凝土从接近地面的位置灌注到桩模,减小了混凝土下落高度,减小了离析的可能性。
(3)设置多料斗减小了混凝土下落的路径长度,从而减小了卡管的可能性。
(4)由于混凝土下落高度的减小,混凝土灌注时下落的能量减小,从而减小了混凝土向外侧的挤压,减小了充盈系数,因此节省了材料。
(5)料斗为活动式,可收缩到桩模外壁,操作方便快捷。
(6)料斗设置密封圈,密封性好,不漏水,保证了成桩质量。
(7)活动料斗关闭后,收缩到桩模外壁的位置,没有减小桩模内的空间,方便填充料的下落和下放钢筋笼。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具体实施方式为限,而是由权利要求加以限定。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海大学;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00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