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法熄焦烟气热量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7893.3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6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汪从军;徐钦;吴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桑立洁净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562412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法熄焦 烟气 热量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法熄焦烟气热量回收装置,属于煤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干熄焦技术是利用低温惰性气体在干熄炉中与热型焦换热,从而降低型焦温度的技术。一般采用的手段是将低温惰性气体鼓入干熄炉中,低温惰性气体与热型焦换热,带走热型焦的热量,热型焦冷却得到冷型焦,同时低温惰性气体吸收热量成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所携带的热量可进行回收或进一步利用。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01598261U公开了一种干法熄焦系统,包括焦炉和熄焦车,所述熄焦车与干熄炉相通,干熄炉与余热锅炉连通,余热锅炉分别与惰性气体处理装置和发电机连通,惰性气体处理装置连通有风机,风机又与干熄炉连通。上述技术中,干熄炉中排出的高温气体将热量传递给了余热锅炉中的软水后,锅炉产生的高压水蒸汽能够推动发电机发电,向余热锅炉传热后的气体经惰性气体处理装置处理后,由循环风机鼓入到干熄炉中进一步使用;实际上,在上述过程中,向余热锅炉传热后的气体仍具有可观的热量,将它输入到惰性气体处理装置中,若惰性气体处理装置对气体进行了二次冷却,则所交换出的气体的热量并没有返回到系统中进行回用,系统没有将自身的热量进行最优化的利用;若惰性气体处理装置对气体没有再次进行冷却,则气体的剩余热量没有得到利用,浪费了能量,而且具有一定温度的气体在进入干熄炉中后其具有的一定温度会对型焦的冷却成型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型焦的品质。
其次,在上述技术中,干熄炉中排出的高温气体是直接进入到余热锅炉中的,从该高温气体的组成来看,其不是单纯的气体,而是混杂了型焦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的高温烟气,这种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后,长期使用,沉降的固体颗粒不仅容易堵塞管道,而且容易因固体颗粒在管道中滑移而刮擦损伤管壁,减少管道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向余热锅炉传热后的气体仍具有可观的热量,将它输入到惰性气体处理装置中,若惰性气体处理装置对气体进行了二次冷却,则所交换出的气体的热量没有返回到系统中进行回用,系统没有将自身的热量进行最优化的利用;若惰性气体处理装置对气体没有再次进行冷却,则气体的剩余热量没有得到利用,浪费了能量,而且气体的温度不够低,进入干熄炉中对型焦的冷却效果不佳;进而提出了一种能够充分冷却由余热锅炉排出的高温气体并将所收集的热量回用到系统中的干熄焦烟气热量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由干熄炉进入到余热锅炉中的不是单纯的气体,而是混杂了型焦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的高温烟气,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后,其中的固体颗粒不仅会堵塞管道,而且会因在管道中滑移而刮擦损伤到管壁;进而提出一种可对进入余热锅炉中的高温烟气进行除尘处理的干熄焦烟气热量回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法熄焦烟气热量回收装置,包括: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与干熄炉相连通;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一端与所述抽气管相连接,另一端与风机相连接;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进气端与所述风机相连接,所述充气管出气端与所述干熄炉上设置的冷氮气管相连接。
所述余热锅炉与所述风机通过第一换热器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余热锅炉换热介质进口相连接。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风机之间的第二换热器。
所述抽气管与所述余热锅炉之间设置有除尘器;所述除尘器为陶瓷多管除尘器。
所述抽气管与所述干熄炉的顶部相连通。
所述抽气管与所述余热锅炉的顶部相连通。
所述余热锅炉的高温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高温气体通道相连通。
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高温气体通道在所述余热锅炉的底端与所述余热锅炉的高温气体通道相连通。
所述余热锅炉的换热介质进口设置在所述余热锅炉的上部。
所述第一换热器为软水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为水换热器,所述换热介质为软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桑立洁净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桑立洁净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78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合细菌“土法”培养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玻璃涂料涂抹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