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电耙起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2231.7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5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宏;张斌;田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化工集团新桥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25/00 | 分类号: | B66C25/00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马元生 |
地址: | 24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起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电耙起吊装置,尤其是包括起吊葫芦和固定装置的一种井下电耙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矿山开采中,井巷工区一直使用电耙进行出矿,由于采场分布比较分散要经常移动电耙,所以就需频繁地起吊电耙。常用的起吊装置包括起吊葫芦和固定装置,其中固定装置为起吊架,通常起吊架是根据现场用钢管焊接一个架子然后把重70--80Kg的起吊梁固定在上面进行起吊。由于每处的现场条件都不相同,起吊架的制作不方便,极不稳定,危险性大,而且耗时耗力。该起吊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1)起吊架制作时间长,至少要一天的时间。而且必须根据现场条件,现场制作起吊架。
(2)制作固定装置的辅助工作多。起吊架是用钢管根据现场条件进行焊接而成,没有固定规格需要把氧气、乙炔瓶和钢管运输到现场进行施工。
(3)起吊装置的重达70--80Kg运输极不方便。必须有两人抬着起吊梁,在加上井下环境差运输非常困难。
(4)固定装置不稳定,危险性大。因为巷道路面不平架子不好固定,给起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险。尤其是在漏斗里运输电耙一不小心就可能使电耙脱落。
(5)起吊结束后起吊架拆除麻烦,而且不能重复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安装方便、安全稳定、省时省力、能重复使用的井下电耙起吊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下电耙起吊装置,包括起吊葫芦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由固定孔、电耙桩、钢丝绳、锲型套、绳销和钢丝绳卡组成,所述钢丝绳的一端通过绳销固定在锲型套中、另一端由钢丝绳卡固定成一个环,所述锲型套和电耙桩相配合固定在固定孔内。
所述固定孔是开凿在巷道上方的圆柱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安装简单方便、用时短、效率高。固定装置的安装只需一分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固定装置质量轻一共只有3Kg左右,运输方便,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办到,现场辅助工作几乎为零。所有的准备几乎可以全部在地表完成。
(3)、安装起吊使用的人力少,节约资源。
(4)、起吊稳定安全。起吊固定支撑点是整个岩石,极大地降低了起吊的危险程度。
(5)、起吊工作结束后方便拆除,只需用锤子向外敲打电耙桩就可。而且可以重复利用,节约能源降低消耗。
(6)、在狭小的空间内可方便地进行起吊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井下电耙起吊装置,包括起吊葫芦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由固定孔1、电耙桩4、钢丝绳5、锲型套3、绳销2和钢丝绳卡6组成,所述钢丝绳5的一端通过绳销2固定在锲型套3中、另一端由钢丝绳卡6固定成一个环,所述锲型套3和电耙桩4相配合固定在固定孔1内。
所述固定孔1是开凿在巷道上方的圆柱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安装如下:首先把钢丝绳5的一端用钢丝绳卡6固定成一个环,另一端穿在锲型套3小头端内、用绳销2在锲型套3大头端把钢丝绳5固定好就可以了。然后在巷道上方开凿一个圆柱形固定孔1,起吊时把组装好的起吊钢丝绳锲型套3塞进固定孔1,再把电耙桩4用锤子打进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简单、实用的起吊固定装置。起吊时此装置就会形成越拉越紧的局面,非常安全。起吊结束后只要用锤子向外敲打电耙桩4就能方便的取出,能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结合了井下的实际状况,开创了无架起吊的历史,适用范围广,有很强的应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同时也给固定、起吊提供了方便,满足了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节约了能源消耗,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化工集团新桥矿业有限公司,未经铜陵化工集团新桥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2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