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油烟烫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6464.6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5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朱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彬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400066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烟 烫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利用传热介质所蓄热能在瞬间释放,把食物烫熟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火锅,是利用了木碳或燃油或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或者利用电能,加热火锅内的汤,再通过热汤把鱼片、牛羊肉片、蔬菜等食物煮熟。传统火锅存在的不足是不易控制加热火侯,容易造成食物不熟或煮老、煮烂的不足。因此申请人发明了“烫鱼器”,其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201104768Y,这种烫鱼器包括烫筒和烫筒内的滑动支架;在烫筒的外壁和底部设有传热孔;在滑动支架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用于盛装传热介质的托物盘,托物盘的中央设有传热孔,在滑动支架的中、上部设有滑动外盖,滑动外盖上设有滑动孔和固定栓,滑动孔外套于滑动支架的滑动杆。使用时,将计算过的合适温度的传热介质放在托物盘上,滑动支架放在烫筒内,烫筒放在盛有料汤及鱼片(或鱼块)的锅内,在传热后很快将鱼烫好。利用这种烫鱼器烫鱼,能将热量有效利用(热量利用率达99%以上),并可以精确计算出传热介质(火山石等)的数量及温度,达到烫鱼食用所需温度最佳点,使烫好的鱼肉鲜嫩无比。
这种利用传热介质所蓄热量将烫中食物烫熟的方式,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在我国四川、重庆等地,火锅的汤中有大量食用油,由于油的比重比水低,所以油层在水的表面,当加热的石头等传热介质高于汤面,在烫筒中部向下被释放落入烫筒底部内时,高温传热介质首先要穿过油层,食用油在与400-600℃的高温石头等传热介质接触时,高温会使食用油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油烟和刺鼻异味,甚至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烫食方法和装置进行改良,以避免上述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烫食方法和装置存在的使用时高温传热介质先与烫锅中的食用油接触造成的产生油烟、异味等不足,以及传热介质烫鱼前放在烫筒中部不安全因素,本实用新型致力于对其进行改良,从而获得了一种不产生油烟的烫食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油烟烫食器,包括带有第一把持部的用于承放传热介质的无孔承物盘,还包括将承物盘上放置传热介质的空间与烫锅中的油水隔离开的隔离器,以及将隔离器提起或将隔离器上设置的进汤孔打开的第二把持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无油烟烫食器,在汤锅中放置一个将汤锅中的汤隔离开的隔离器,在汤锅中隔离出一低于汤锅液面的无汤空间,然后将加热好的传热介质放置在该隔离器内无汤空间内,打开隔离器使汤进入并与传热介质接触,传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汤,把汤中食物烫熟的同时,产生大量蒸汽(不刺鼻)。
还可以这样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无油烟烫食器,主要是把加热的传热介质放入一个隔离器,把隔离器连同传热介质放入汤锅中且传热介质位于汤锅液面以下,隔离器把汤隔离在隔离器外部,然后打开隔离器使汤锅中的汤进入并与传热介质接触,传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汤,把汤中食物烫熟。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通过隔离器和承物盘把汤与传热介质隔离开,避免传热介质放入时先与油接触,造成产生油烟和异味。
所采用的隔离器,可以为一个高度高于汤锅液位的筒体,筒体上部高出于汤锅液位的部分为第二把持部或者在筒体上部连接提手构成第二把持部;或者所述隔离器为一个下端开口、顶部封闭的罩体,罩体顶部连接构成第二把挂部的第二提手。利用筒体形成的围堰或罩体把汤挡在外,传热介质放在筒体或罩体内,实现汤的隔离,从承物盘上提取筒体则取消隔离。
承物盘与筒体下口部接触表面相吻合,即可实现达到将汤阻隔到筒体外部的效果,即使筒体下口部与承物盘接触面稍有渗漏,由于火锅锅内汤锅底部是水,也不会产生油烟和异味。当然,进一步地在所述筒体的下口部边缘为内锥形或外锥形,所述承物盘与筒体下口部边缘对应部位则为外锥形凸台或内锥形槽,形成锥面配合,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
第一和第二把持部,是指能够用手抓取和施力的部位,以移动或操控承物盘和隔离器,可以为提手,即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所述的第二提手包括固定在所述封盖顶部中心位置的直管,直管顶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手柄,所述承物盘上的第一提手为承物盘中心处与承物盘垂直的杆件,所述杆件穿出所述封盖顶部的直管,杆件顶部设置有手柄。直管与所述杆件之间还可以设置螺纹,通过螺纹配合可以提高筒体与承物盘之间密封所需要的压力。
第一提手以及第二提手还可以均为倒U型杆件,有利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彬,未经朱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64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