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光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5422.0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0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邹亮;李秀富;顾春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G09G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11264 | 代理人: | 孙东风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光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光驱动电路,尤其涉及一种采用PWM调光控制的恒流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现已知,LED作为光源在照明等技术领域等到了广泛的应用,LED作为背光源应用在液晶电视中也成为了市场趋势。然由于LED自身的特点,需要恒流驱动电路,以驱动LED光源工作在恒流状态。同时为应对液晶显示画面的明暗变化,还需要调光电路来进行亮度调节。
专利申请号为200820157338.8的中国专利中揭示了一种可调光3路大功率LED恒流驱动模块,如图1所示,其采用光耦隔离方式来进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调光,利用芯片,形成buck电路来进行恒流驱动,然该恒流驱动方案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调光驱动电路,其采用PWM调光信号控制MOS管的开关来达到对整个电路的调光驱动,以同时进行多路LED电路的恒流驱动,且结构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调光驱动电路,包括调光控制主电路和LED电路,其中所述调光控制主电路包括由PWM控制信号和ON/OFF(开/关)控制信号控制的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及MOS管,通过所述PWM控制信号和ON/OFF控制信号分别控制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导通与关闭,进而控制所述MOS管的开关;所述LED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复数路,每一路包括恒流驱动LED光源的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
优选地,所述MOS管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LED电路间,所述MOS管为PMOS管。
所述MOS管的漏极接电源正电压端,MOS管的栅极与所述LED电路相接。
所述PWM控制信号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接,所述ON/OFF控制信号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所述PMOS管的源极相接。
所述复数LED电路并联连接于所述调光驱动主电路的PMOS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调光驱动电路可同时调整多路LED光源,且由于增加了ON/OFF控制信号,调光控制功能得以增强,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调光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调光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揭示的调光驱动电路,其包括调光控制主电路及并联连接于调光控制主电路上的复数路LED电路,其中调光控制主电路包括PWM调光控制信号,ON/OFF(开/关)控制信号,第一三极管V14,第二三极管V24,PMOS管V1,复数电阻,电源电压24V+、24V-;其中PWM调光控制信号通过第一电阻R3与第一三极管V14的基极相接,ON/OFF控制信号通过第二电阻R8与NPN第二三极管V24的基极相接。
其中,第一三极管V14和第二三极管V24皆为NPN管,且第一三极管V14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V24的集电极相接,第一三极管V14的集电极又通过第三电阻R2与一PMOS管V1的源极相接,PMOS管V1的漏极与电源正电压24V+相接,PMOS管V1的栅极与LED电路相接,第二三极管V24的发射极与电源负电压24V-相接。
复数路LED电路并联连接于调光控制主路的PMOS管V1的栅极端及第二三极管V24的发射极端,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LED电路可以为一路或者多路,每一路LED电路结构及元件参数相同,以第一路为例说明,包括第三三极管V25,第四三极管V28,电阻R4,R10以及LED光源V2、V5、V8、V11、V15、V18、V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54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保护外壳
- 下一篇:喇叭模块及其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