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翻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1828.1 | 申请日: | 2011-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7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武岳;吕国国;赵三猛;宜亚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42D9/04 | 分类号: | B42D9/04;G10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4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翻页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全自动可调式翻页机,能对书以及乐谱进行左、右翻页,也可以应用于复印扫描设备中,尤其是能够调节以适应不同规格的书。
背景技术
目前,已面世的翻页机往往是以负压吸附、静电吸附等原理由压页机构、翻页机构等组合实现翻页动作的。但是,很多翻页机要么过于简单,只能单向翻页,或者无法很好的实现翻页,要么过于复杂,造价昂贵,机械效率低下,或者过于笨重,对不同规格大小的书页的适应性太差。如今,市场上还没有一款高性价比的翻页机能适应失去双臂的残疾人,或不方便用手翻页的人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翻页机工作可靠性差,或者结构原理复杂,造价昂贵,适应性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可调式翻页机,该翻页机不仅能以简单的机构原理实现左右翻页的功能,而且能方便的调节以适应不同规格的书籍及乐谱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翻页机,它包括主面板,三对压书夹包括上书夹、中书夹、下书夹;其特征在于,左摩擦棒,右摩擦棒,翻书棒,竖导向板,横导向板,其中上书夹与第一电机的电机轴连接,中书夹与第二电机以摆动滑块机构方式连接,下书夹与第三电机连接,左摩擦棒与第四电机连接,右摩擦棒与第五电机连接,翻书棒与第六电机连接,所述的摆动滑块机构由主滑块,小滑块,导轨,导棒,中书夹组成,所述的竖导向板,横导向板以横齿条、齿轮、竖齿条相啮合的方式连接,其中,横导向板与横齿条固定连接,竖导向板与竖齿条固定连接。以单片机控制卡对六个步进电机进行控制,六个电机中有三个电机分别为上书夹、中书夹和下书夹提供转动,组成压书机构;剩下的三个电机中有两个作为左摩擦棒和右摩擦棒的电机呈轴对称分布,组成蹭页的机构;最后一个电机是为翻书棒提供翻页运动的电机。由此构成该翻页机的三大部分:压书、蹭页、翻页三个运动机构部分,三部分机构间歇配合,以实现翻页、压书的运动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一点是,为了适应规格尺寸不一的书籍,翻页机中加入了齿条齿轮机构,使书夹和橡胶棒的位置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平稳可靠地左右翻页、压页,同时具有可调节的功能,结构简单而又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面板,2.凹形槽,3.上书夹,4.中书夹,5.下书夹,6.台阶面,7.左摩擦棒,8.右摩擦棒,9.翻书棒,10.竖导向板,11.横导向板,12.锁尺,13.第一电机,14.第二电机,15.第三电机,16.第四电机,17.第五电机,18.第六电机,19.摆动滑块机构,20.主滑块,21.小滑块,22.导轨,23.导棒,24.横齿条,25.齿轮,26.竖齿条。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它包括主面板(1),主面板(1)中线处设有凹形槽(2),把书的书脊部分放入凹形槽(2)中可防止机器工作时书面左右晃动;主面板(1)开了六个槽口,三对压书夹从其中伸出,分别是上书夹(3)、中书夹(4)、下书夹(5),三对书夹按轴对称分布,并由3个不同的步进电机提供转动,主面板下方起的台阶面(6),其上有左摩擦棒(7)、右摩擦棒(8)和翻书棒(9),分别由另外三个电机驱动。电机型号为35-BYJ两相四线混合式减速步进电机。
下面结合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特性进行说明,为适应书面规格大小不同,可知只需调节上书夹(3)、中书夹(4)和左摩擦棒(7)、右摩擦棒(8)的位置,而下书夹(5)和翻书棒(9)的位置可以固定,由此,如图2所示,把上书夹(3)的支架及其电机装在了可以上下移动的竖导向板(10)上,而把中书夹(4)和左右摩擦棒(7)、(8)及它们的电机和支架等分别装在两块可以左右移动的横导向板(11)上,横导向板(11)和竖导向板(10)的连接采用齿条-齿轮-齿条换向机构,这样就保证了调节横导向板及其上的书夹等向外扩展时,竖导向板及其上的书夹等向上运动,之后再以锁尺(12)锁紧两侧的摩擦棒(7)、(8),从而实现了整个联动装置的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18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耐盐高粘度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干扰抑制负载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