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电压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57272.9 | 申请日: | 2011-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0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明;陈元芳;胡建军;胡洋;肖志佩;魏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电压测试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测量中高压真空触头材料的耐电压情况的耐电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目前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炉往往是单独设计或者与其它真空熔炼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多种熔炼方法的结合。名称为“一种真空电弧熔炼吸铸设备”(授权专利号:ZL03214389.3)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名称为“一种真空电弧熔炼吸铸装置”(授权专利号:ZL03214387.7)的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真空电弧熔炼吸铸设备中,都具有真空系统和熔炼室,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的方式熔化金属,在将熔化的金属液体流入铸模中冷却成型。名称为“多功能熔炼炉”(授权专利号:ZL2009220293901.9)的实用新型专利结合了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炉和真空电磁悬浮熔炼的特点,实现了一个真空系统,多种熔炼功能的综合。目前国内的耐电压强度测试技术中,主要有西安交通大学采用改装的TDR单晶炉进行耐电压强度测试,通过实验合金做阴极向阳极W电极移动来实现的。如果单独设计耐电压强度测试装置则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真空系统、真空室,独立的升降系统。目前尚无学者利用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炉进行耐电压强度测试装置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利用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炉的真空系统和升降系统的特点,结合耐电压测试技术的特点,提供了一种通过共用一个真空系统和一个真空室,通过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炉进行改装从而实现耐电压强度测试的耐电压测试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耐电压测试装置,包括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炉、可移动的紫铜电极、纯W电极、电极移动位移测量机构以及向水冷铜坩埚和纯W电极供电的充放电系统;该熔炼炉包括真空室、真空室上端的密封盖、水冷铜坩埚和驱动密封盖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紫铜电极穿过密封盖伸入真空室内,纯W电极设在紫铜电极的底端部,所述电极移动位移测量机构包括电机、螺纹杆、电极移动螺母块和用于检测紫铜电极上下移动距离的数显游标卡尺或百分表;所述电机固定设在密封盖的上方,螺纹杆竖直设置并由电机驱动;所述电极移动螺母块的一端通过其上的螺纹孔旋套在螺纹杆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紫铜电极上;所述数显游标卡尺或百分表安装在电极移动螺母块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放电系统包括高压电源、二极管D、充电电阻R1、开关K、放电电阻R2、分压电阻R3、分压电阻R4、充电电容C1、充电电容C2和电流表A;所述高压电源的负极与水冷铜坩埚电连接,所述高压电源的正极与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的负极依次通过充电电阻R1和电流表A与紫铜电极电连接;所述开关K和放电电阻R2串联后接入高压电源的负极和充电电阻R1与电流表A的连接线之间;所述分压电阻R3和分压电阻R4 串联后接入高压电源的负极和充电电阻R1与电流表A的连接线之间;所述充电电容C1并联在分压电阻R3的两端,所述充电电容C2并联在分压电阻R4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密封盖移动控制柱、下固定座和驱动密封盖移动控制柱上下移动的升降电机,所述密封盖移动控制柱竖直穿过下固定座并与下固定座间隙配合,密封盖移动控制柱与密封盖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耐电压测试装置通过结构设计与优化,实现了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与耐电压强度测试等技术的结合,通过共用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炉的真空系统、真空室和移动系统实现耐电压强度真空系统和移动测试功能,从而可以大大节省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耐电压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耐电压测试装置的升降驱动机构和电极移动位移测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真空室; 2—密封盖; 3—水冷铜坩埚; 4—紫铜电极; 5—纯W电极; 6—电机; 7—螺纹杆; 8—电极移动螺母块; 9—数显游标卡尺或百分表; 10—高压电源; 11—密封盖移动控制柱; 12—下固定座; 13—充气阀门与管道; 14—放气阀门与管道; 15—压力表; 16—石英玻璃观察窗; 17—照明系统; 18—低真空测试系统; 19—高真空测试系统; 20—分子泵真空管道; 21—机械泵真空管道; 22—固定座; 23—波纹管; 24—冷水进出管; 25—电极上下升降控制器; 26—电极升降控制器固定装置; 27—控制手柄; 28—支架; 29—上固定座; 30—连接支架; 31—待测合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72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业现场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保护可控硅的剩余电流信号测量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