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气式拔火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1785.0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6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玉柱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气式 拔火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拔火罐,尤其是一种抽气式拔火罐。
背景技术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科技技术的进步,拔罐治疗法的不断改进,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由于传统的拔罐法较为复杂,而效果又不是太好。因此,伴随着各种简单便利拔火罐的的产生。比如,专利号为(96234965.8)的吸附式拔火罐,这样的拔火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样的拔火罐也有一定的不足,因为需要再背部操作时,通常需要另外的人帮助方能治疗。一个人时就不能进行背部的治疗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拔火罐在一个人操作时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气式拔火罐,它采用在抽气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活塞装置和罐体。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抽气式拔火罐,其特征在于:它由固定架、活塞杆、活塞筒、抽气管、罐体、活塞环构成;所述的固定架为方框状,一边的内壁上设有一个通孔;所述的活塞筒为圆筒状,内部设有活塞环和弹簧,活塞杆穿过固定架内壁的通孔,并延伸至活塞筒内连接活塞环;所述的罐体为锥形状,下端口上设有密封圈,上端锥顶设有一个小孔和气门塞,罐体通过抽气管与活塞筒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既能够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治疗,又能够在一个人时随意的操作,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广大的家庭和医院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抽气装置剖视图
图3为罐体剖视图
图中1-固定架、2-活塞杆、3-活塞筒、4-抽气管、5-罐体、6-密封圈、7-弹簧、8-活塞环、9-气门塞。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一种抽气式拔火罐,其特征在于:它由固定架、活塞杆、活塞筒、抽气管、罐体、活塞环构成;所述的固定架为方框状,一边的内壁上设有一个通孔;所述的活塞筒为圆筒状,内部设有活塞环和弹簧,活塞杆穿过固定架内壁的通孔,并延伸至活塞筒内连接活塞环;所述的罐体为锥形状,下端口上设有密封圈,上端锥顶设有一个小孔和气门塞,罐体通过抽气管与活塞筒相连接。
在图1、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架与活塞筒通过螺纹相连接,活塞杆的一端穿过固定架内壁的通孔并穿过活塞筒内部的弹簧与活塞环相连接;当拉动固定架内的活塞杆时,连接活塞杆的活塞环将被拉动并挤压弹簧使弹簧收缩,活塞筒下端口处将产生一股吸力;当松开活塞杆后,活塞筒下端口处吸力将消失,弹簧将伸展并推动活塞环复位。
在图1、图2、图3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抽气管圆形软管,一端连接在活塞筒的下端,另一端连接在罐体的锥顶上;当将罐体的端口贴合在身体的某一处后,罐体端口上的密封圈能够很好的与身体某一部位相结合;当罐体内的空气从抽气管内被抽出后,密封圈将紧贴在身体上,阻止空气的进入,同时,气门塞也堵在罐体锥顶内的小孔内。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罐体贴合在身体的某一部位;然后,用手拉动固定架内的活塞杆,活塞环的上下运动,通过抽气管将罐体内的空气抽出;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停止拉动活塞杆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玉柱,未经方玉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1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机采血浆分离病毒灭活多用途处理器
- 下一篇:非接触式体温计双消毒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