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厌氧、缺氧、好氧与生物模反应器浮艇曝气的组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7595.1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2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蒲宇;龚中明;杨奋毅;王晓艳;罗颜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开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厌氧 缺氧 生物 反应器 浮艇曝气 组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技术,特指一种厌氧、缺氧、好氧与生物模反应器浮艇曝气的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二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三级处理是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随着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污水脱氮除磷备受关注。厌氧、缺氧、好氧的组合反应器为在厌氧池、好氧池中加一缺氧池,以达到硝化脱氮的目的,厌氧、缺氧、好氧的组合反应器可以同时除磷脱氮,提高总体的脱氮除磷效果。厌氧、缺氧、好氧的组合反应器是比较传统的脱氮除磷反应器,但该反应器存在诸多问题,如脱氮与除磷之间存在碳源的竞争,而城市污水的碳源浓度普遍较低,难以满足同时脱氮除磷效果,且占地面积大。人们一直寻找解决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要求提高,生物模反应器膜反应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生物模反应器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生物模反应器取代传统活性污泥法中二次沉淀池的水处理技术与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结合,与传统的技术相比,使出水水质优质稳定,提高生物处理系统活性污泥的浓度并且节省占地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厌氧、缺氧、好氧与生物模反应器浮艇曝气的组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厌氧、缺氧、好氧与生物模反应器浮艇曝气的组合装置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生物模反应器池,所述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生物模反应器池依次连通,经初步处理的污水流入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后,污水流入生物模反应器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泥按照一定量地回流,剩余污泥排出;所述的好氧池中设置有多个浮艇曝气机。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好氧池的混合液可回流到缺氧池中,所述的缺氧池中的混合液可回流到厌氧池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好氧池设置有浮艇曝气机,该浮艇曝气机曝气深度达到9米。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好氧池由曝气机输入空气,推动和混合污水以及污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生物模反应器池中设置有生物膜组件,该生物膜组件安装在生物模反应器池中,污水流入生物模反应器池进行泥水分离,达标的污水从生物模反应器池下方的出水口流出,部分污泥回流至好氧池。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好氧池中竖直设置一隔板,该隔板的长度小于好氧池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厌氧、缺氧、好氧与生物模反应器浮艇曝气的组合装置的碳源很充足,不管是有氧时的硝化还是缺氧厌氧时的反硝化,都能高效地进行,大 大提升了脱氮除磷的效果,出水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厌氧、缺氧、好氧与生物模反应器浮艇曝气的组合装置较传统脱氮除磷反应器有着更高的污泥浓度,是传统厌氧、缺氧、好氧的组合反应器污泥浓度的3~4倍,并且厌氧、缺氧、好氧与生物模反应器浮艇曝气的组合装置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减少了停留时间,传统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为8~12小时,而本实用新型则为7~10小时。
3、本实用新型采用曝气机代替了鼓风曝气头,浮艇曝气机曝气有效曝气深度高达9米,曝气机坚固耐用,运行稳定可靠,由于采用曝气机曝气,不需再另建鼓风机房,占地面积减小,减少了征地费用,投资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厌氧池 2缺氧池 3好氧池 31浮艇曝气机
32隔板 4生物模反应器池 41生物膜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开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开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75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