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摸屏感应手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5598.1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3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郑景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景良 |
主分类号: | A41D19/00 | 分类号: | A41D1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屏 感应 手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能感应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摸屏感应手套。
背景技术
手套的主要功能是保暖,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更是不可缺少,但是戴上手套往往给手工操作带来不便,甚至是不能操作,如触摸屏操作,现在比较高挡的手机、平板电脑(如iphone手机、3G手机、ipad电脑等)往往采用触摸屏操作,且大部分为电容式触摸屏。
电容式触摸屏的构造主要是在玻璃屏幕上镀一层透明的特殊金属导电薄膜体层,再在导体层外加上一块保护玻璃,双玻璃设计能彻底保护导体层及感应器。电容式触摸屏在触摸屏四边均镀上狭长的电极,在导电体内形成一个低电压交流电场。在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电场,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触点的电容就会发生变化,使得与之相连的振荡器频率发生变化,手指与导体层间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四边电极发出的电流会流向触点,而电流强弱与手指到电极的距离成正比,位于触摸屏幕后的控制器便会计算电流的比例及强弱,准确算出触摸点的位置。
所以,要操作电容式触摸屏,必须要用手指或导电物体才能产生感应,然而在寒冷的冬季,为了御寒,人们往往都要戴着手套,戴手套的手却无法操作电容式触摸屏,如需操作该类触摸屏就要取下手套,非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摸屏感应手套,其既保暖又能运用于操作电容式触摸屏,解决了传统需摘除手套才能操作电容触摸屏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触摸屏感应手套,包括主体和感应部分,该主体包括手掌和手指部分,该感应部分设置在手指部分用于操作触摸屏的指头部位上,指头部位至少编织有具有导电感应效应的铜丝纤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指部分中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均设有前述铜丝纤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感应部分的长度为1cm-2c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铜丝纤维的百分比含量为30-5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系通过在普通手套之主体的指头部分编织铜丝纤维构成感应部分,利用该感应部分操作电容式触摸屏,无需摘除手套,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既能保暖又可以方便地操作手机、平板电脑等带有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器,可以有效解决保暖与手机操作之间的矛盾,使用灵活方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主体 11、手掌
12、手指部分 121、拇指
122、食指 123、中指
20、感应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该触摸屏感应手套包括主体10和感应部分20。该主体10包括手掌11和手指部分12,该感应部分20设置在手指部分12的指头部位上。
该主体10的编织与普通手套相同,其可以是用天然纤维或人造纤维编织而成,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10最好采用柔软的棉丝线编织。将其中的部分棉丝线转换成人造纖維與铜丝纤维混紡,铜丝纤维百分比含量最好为30%-50%。并且该感应部分20可以根据手套尺寸设定长度,最佳长度为1cm-2cm。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手套的拇指121、食指122及中指123三个手指的指头部位设置感应部分20,既达到使用方便的效果,又不会造成铜丝纤维的浪费。
使用该触摸屏感应手套时,含铜丝纤维的感应部分20刚好与可触摸的电容屏有效接触,由于铜丝纤维具有导电功效,该铜丝纤维与电容屏的导体层间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四边电极发出的电流会流向触点,位于触摸屏后的控制器便会算出触摸点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系通过在普通手套之主体的指头部分编织铜丝纤维构成感应部分,利用该感应部分操作电容式触摸屏,无需摘除手套,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既能保暖又可以方便地操作手机、平板电脑等带有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器,可以有效解决保暖与手机操作之间的矛盾,使用灵活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景良,未经郑景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55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链节
- 下一篇:一种烟灰自动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