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容器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4638.0 | 申请日: | 201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1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华;晏庆宝;朱伟国;方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建华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9/02 | 分类号: | C03B19/0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59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容器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容器模具。
背景技术
玻璃容器如玻璃杯、化妆品瓶、宽口的酱菜瓶、花瓶、饮料瓶和酒瓶等等,此类玻璃容器的制作均需通过相应的玻璃模具,而此类模具由一对彼此对置的半模构成。
以制作玻璃杯特别是冷饮玻璃杯的玻璃模具为例,由于玻璃杯的下部的壁厚较厚,热量难以快速向外界传递,因此通常在此类玻璃模具上开设垂冷孔(业界习惯称之为轴向冷却孔),藉由垂冷孔加快对模具的冷却,提高玻璃容器的制作效率。此类技术信息可从并不限于的下述专利文献中见诸并且得以借鉴,如:CN101298356A(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CN101298355A(制作玻璃容器用的模具)、CN101298357A(加工玻璃容器用的模具)、CN101298358A(玻璃容器加工用的模具)、CN101298359A(玻璃容器加工用模具)和CN101941791A(制作瓶罐类玻璃容器的模具),等等。
上述专利申请方案都是以开设垂冷孔期取模具的散热效果的,但是实践证明,由于模具的表面积有限,纵使以密集状态开设垂冷孔,则也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况且过多过密的垂冷孔会影响模具的强度,损及模具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模腔不变的前提下有助于以扩展模具的外表面面积而藉以获得理想的散热效果的玻璃容器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玻璃容器模具,包括一对彼此对置的各具有模腔的半模,各半模上并且围绕半模的圆弧方向间隔开设有与所述模腔轴向并行的轴向通风冷却孔,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半模的偏下部的外壁上间隔构成有一组散热柱体,相邻散热柱体之间构成为散热通道,藉由散热柱体将所述轴向通风冷却孔分隔出下部轴向通风冷却孔,散热通道位于轴向通风冷却孔与下部轴向通风冷却孔之间,并且与轴向通风冷却孔以及下部轴向通风冷却孔相通,在半模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散热柱体的位置固设有一风罩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风罩板的横截面形状呈C字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一对半模的外壁的偏下方构成了一组彼此间隔的散热柱体,从而可显著增大表面积,因而在相同模腔的前提下以增加表面积获得理想的散热效果,不仅有助于提高玻璃容器的制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延长半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见图1,给出了一对结构相同的并且彼此面对面配合的用于制作玻璃杯的半模1,各半模1具有模腔11,当一对半模1合模后,由半模1上的模腔11共同配合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型腔。在各半模1上并且围绕半模1的圆弧方向间隔开设有与模腔11轴向并行的轴向通风冷却孔12。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一对半模1的外壁的偏下部构成有一组彼此间隔的散热柱体13,散热柱体13的整体形状优选与对应于散热柱体13部位的模腔11的凹入部位111的形状相一致或相似,相邻散热柱体13之间的空隙构成为散热通道131。散热柱体1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半圆形、梯形或其它类似的形状。散热柱体1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半圆形、梯形或其它类似的形状。由图1所示,由于散热柱体13的设置和散热通道131的形成,从而将前述的轴向通风冷却孔13阻断,形成下部的下部轴向通风冷却孔121,轴向通风冷却孔12与下部轴向通风冷却孔121之间凭借散热通道131贯通。又,由于散热柱体13的设置,从而使半模1偏下部的表面积显著增加,而模腔11的容积并未改变,从而可以极致地提高散热效果。及,在对应于一组散热柱体13的位置用复数枚螺钉21固定一枚横截面形状大体上呈英文字母的C字形风罩板2,藉由该风罩板2的设置,使轴向通风冷却孔121、散热通道131和下部轴向通风冷却孔121三者形成贯通关系。风罩板2朝向外的表面与半模1的外表面相平齐。风罩板2朝向外的表面与半模1的外表面相平齐。优选的方案,可在半模1上加工出风罩座腔14,将风罩板2在风罩座腔14的位置与半模1固定。
申请人在保密措施下将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玻璃容器半模与已有技术中无散热柱体13及散热通道131的玻璃容器半模进行了对比使用试验,结果惊人地表现出了对玻璃容器的制作效率提高10-15%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建华模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常熟市建华模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46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DOP连续化生产工艺所用的设备
- 下一篇:玻璃绝缘子生产线用落料导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