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木结构房屋用屋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4116.0 | 申请日: | 201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8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聂圣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04 | 分类号: | E04B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结构 房屋 屋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顶构造,尤其涉及一种木结构房屋用屋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的舒适要求程度也与日俱增,因此木结构房屋获得了人们的青睐。
木结构房屋大致有以下的优势:1、环保性好。这一点勿庸置疑,木结构房屋的主要建筑材料大多是自然生态的产品,合成材料也基本上是物理加工而成,化工产品使用量相对砖混建筑很少。时间一长,住在里面满屋木材清新气息,很是怡人。2、节能性好,降低能耗,节约使用成本。普通构造的木结构墙体比砖墙外保温体系的传热系数要低的多(即热阻值要高的多),具体到数值上就是至少比国家现行的节能65%的墙体保温体系的传热系数还要低30%以上,如果增强构造措施就更多了。另外由于其构造特点,所有的悬挑构件和外墙突出部分以及门窗结合部均不会产生冷桥,而砖混房屋在这些部位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冷桥,造成房屋大量能源损失。3、节约空间,增加使用面积。木结构房屋的主要承重墙体厚度均在120-150mm,相对于砖混结构240-370mm的承重墙厚度,大大增加了室内使用空间和面积。以上三点,是可以在房屋销售中作为卖点大肆宣扬的。4、结构抗震性能好。木结构所用木材为弹性材料,靠钉子和连接件组成空间整体结构,既坚固又有柔性,相对于刚性结构的砖混房屋抗震性能要好的多。5、建设周期短,有利于快速交房入住。(这一点在下面有专门论述)。6、施工现场清爽整洁,客户参观印象良好。7、建筑外观效果与北美房屋可以达到完全一致。
但是,由于采用了纯木结构的选材,其房屋尤其的房梁和屋顶的承载能力往往无法得到保证,需要有相应的结构调整和承载附件的参与来提升整体的牢固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木结构房屋用屋顶,包括有承载外墙,其中:所述的承载外墙顶端连接有房梁组件,所述的房梁组件通过固定组件连接有屋顶梁组件;所述屋顶梁组件的外围设置有封檐板,所述屋顶梁组件的顶端设置有屋顶胶合板。
上述的木结构房屋用屋顶,其中:所述的承载外墙的外表面贴合有外墙结构胶合板。
进一步地,上述的木结构房屋用屋顶,其中:所述的承载外墙与房梁组件的接触端分布有压条。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木结构房屋用屋顶,其中:所述的固定组件上延伸有固定框,所述的固定框与屋顶梁组件相接触。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木结构房屋用屋顶,其中:所述的屋顶胶合板上铺设分布有瓦片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有效加强木结构房屋屋顶的承载能力,提升建筑整体的牢固程度。并且采用了封檐板,在美化屋顶梁组件的同时,提高其外檐的牢固程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这些附图当中,
图1是木结构房屋用屋顶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木结构房屋用屋顶,包括有承载外墙1,其特别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承载外墙1顶端连接有房梁组件2。具体来说,考虑到提升屋顶的整体承载能力,房梁组件2通过固定组件3连接有屋顶梁组件9。同时,在屋顶梁组件9的外围设置有封檐板4,由此在美化屋顶梁组件9的同时,提高其外檐的牢固程度。
进一步来看,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整个屋顶的防水能力,在屋顶梁组件9的顶端设置有屋顶胶合板5。同时,该屋顶胶合板5亦可以作为后续瓦片层依附的粘合层。
再进一步来看,考虑到能够有效提升承载外墙1的密封性,同时也能够实现承载外墙1的统一外观,提升美观性能,本实用新型在承载外墙1的外表面贴合有外墙结构胶合板6。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采用原始木料的承载外墙1外表面过于粗糙且分布有毛刺的缺陷。
结合实际建造来看,承载外墙1的顶点可能有毛刺部分,为了能够有效避免屋顶梁组件9与承载外墙1结合后出现不必要的歪斜,影响整体的成型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承载外墙1与房梁组件2的接触端分布有压条7。并且,依托于压条7的存在,能够在承载外墙1与房梁组件2之前形成一个缓冲层,在建造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两者接触不当而产生不必要的建筑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未经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41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炉煤气洗涤排污水处理方法
- 下一篇:利用废碱渣处理粘胶纤维生产废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