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脱焦油、颗粒和加热功能于一体的再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1645.5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0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顾正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沿江化工资源开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B1/00 | 分类号: | B01B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韩朝晖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油 颗粒 加热 功能 一体 再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一种脱焦油、颗粒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集脱焦油、颗粒和加热功能于一体的再沸器。
背景技术
在化工、医药及环保等领域经常遇到含焦油、焦炭及颗粒等混合溶液,含以上物质多少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而且在精馏单元操作中容易堵塞再沸器。脱焦油及颗粒等过程能否实现,实现效果如何,除与溶液性质有关,还与脱焦油及颗粒装置有关。工业生产中脱焦油及颗粒一般采用蒸馏装置将焦油及颗粒和其它溶液分开,蒸馏装置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再沸器、蒸馏柱、塔顶冷凝器及集液槽,处理含焦油及颗粒溶液时,首先将含焦油及颗粒溶液加入蒸馏釜中,然后通入蒸汽加热,焦油及颗粒和其它溶液在再沸器及蒸馏柱中分离,溶液转变为汽体,经冷凝器冷凝为液体,由集液槽收集,采用该方法过程较复杂,不仅需要设备容量大,而且焦油及颗粒易堵塞塔内填料及再沸器,影响产品质量及分离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脱焦油、颗粒和加热功能于一体的再沸器,该装置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并且能够排除积累的焦油及颗粒。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脱焦油、颗粒和加热功能于一体的再沸器,包括再沸器壳体和壳体上的进料口、蒸汽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沸器还包括蛇形加热管和焦油及颗粒物降液槽;所述焦油及颗粒物降液槽位于再沸器壳体下,上、下两端设有闸阀,上端闸阀与再沸器壳体连接,下端闸阀与储存罐连接;所述蛇形加热管在再沸器壳体内。
所述的蒸汽出口在再沸器壳体的上部,进料口在再沸器壳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可以有以下不同的具体优化方案:
1、所述的集脱焦油、颗粒和加热功能于一体的再沸器中,焦油及颗粒物降液槽上设置观察罩,含焦油及颗粒溶液脱除的焦油及颗粒物在焦油及颗粒物降液槽中的多少可以通过观察罩观察。
2、再沸器壳体设为φ500*1000mm,降液槽设为φ500*400mm;或同比例放大。
3、所述的蛇形加热管的加热介质进口设在再沸器壳体下部,加热介质出口设在再沸器壳体上部。
4、所述的闸阀设计在再沸器壳体和降液槽、降液槽和储存罐之间,正常生产时上端闸阀打开,下端闸阀关闭;排放焦油和颗粒物时,上端闸阀关闭,下端闸阀打开。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集脱焦油、颗粒和加热功能于一体的再沸器在苯胺生产中脱焦油及颗粒,在常压下,将含70%苯胺、28%水及1~2%焦油及颗粒的溶液在图1所示的再沸器中进行脱焦油及颗粒,原料进料温度为20℃,流量控制在200Kg/h,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蛇形加热管在183~188℃,蒸汽出口汽体取样分析,含焦油及颗粒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低于0.01%,从焦油及颗粒物出料口取样分析,含焦油及颗粒物的重量百分比为67~73%左右,苯胺含量为28~31%左右,水含量为2~9%,脱焦油及颗粒达到了预期效果。当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蛇形加热管在191~202℃,蒸汽出口汽体取样分析,含焦油及颗粒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低于0.05%,从焦油及颗粒物出料口取样分析,含焦油及颗粒物的重量百分比为71~78%左右,苯胺含量为23~27%左右,水含量为1~4%,焦油及颗粒物出料口中焦油及颗粒含量提高,苯胺含量下降。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再沸器所取得的分离效果明显,不仅达到了加热效果,同时实现了脱焦油及颗粒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集脱焦油、颗粒和加热功能于一体的再沸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容易排除积累的焦油及颗粒,通过实验证明,用于含焦油、焦炭及颗粒等混合溶液分离,分离效果明显,不仅具有加热功能,同时实现了脱焦油及颗粒物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以具体实施方式为限,而是由权利要求加以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集脱焦油、颗粒和加热功能于一体的再沸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集脱焦油、颗粒和加热功能于一体的再沸器,包含蛇形加热管1、测温孔2、进料口3、上端闸阀5、焦油及颗粒物降液槽6、观察罩7、焦油和颗粒物出料口8、再沸器壳体9、蒸汽出口10和下端闸阀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沿江化工资源开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沿江化工资源开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16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