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卡式刮削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3722.2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4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智超;程宇辉;沈晓翔;陆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2 | 分类号: | E21B37/0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式 刮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领域中所用的井下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套管内壁刮削的防卡式刮削器。
背景技术
石油开采中,地层埋设的套管内壁常残留有水泥块、硬蜡、各类盐类结晶和沉积物,射孔毛刺及套管锈蚀后所产生的氧化铁等物,需通过套管刮削器对其进行刮削清理,现有刮削器在套管刮削清理时,容易产生因套管变形以及刮削脏物等卡住刮削器刀板,使刮削管柱不能起出井筒,造成井筒大修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可对套管进行刮削清理又能避免卡住的防卡式刮削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防卡式刮削器,包括主体,主体的中上部设置出液孔,主体的下端内径向设置凸台,主体内配合设置中心衬管,中心衬管内轴向设置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上端为锥台形;所述中心衬管外设置剪钉槽,主体上螺纹连接剪钉,剪钉一端设置在剪钉槽内;所述中心衬管外设置至少两个环形槽,每个环形槽下方的主体上分别设置至少三组刀板组件,每组刀板组件分别包括连接板、弹簧和刀板,每块刀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螺钉与相应的连接板连接,每块刀板的上下两端与相应的连接板分别间隔设置,每个弹簧分别设置在刀板与连接板之间;所述主体的外周轴向设置与刀板组件数量相等的凹槽,每个凹槽内的主体上分别设置通孔,每块连接板分别设置在相应的通孔内,每块连接板可分离式设置在相应的环形槽内,每块刀板分别设置在凹槽内;所述每个凹槽内还分别设置压块和挡块,每块压块内分别设置限位台阶,每块刀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在相应的限位台阶内,每块压块分别通过第二螺钉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每块挡块分别设置在相应的压块外,每块挡块分别通过第三螺钉与所述主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计,使用时将该防卡刮削器连接在油管下端下入井中,刀板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其外表面与套管内壁紧贴,并随着油管柱上、下运动对套管内壁进行刮削。当遇有套管变形或刮削脏物卡住刀板时,可通过井口投入钢球,待钢球落入中心衬管锥形孔后,注液打压,中心衬管受液压作用,剪断剪钉后下移,使中心衬管环形槽与刀板组件相对应,刀板组件内收至中心衬管环形槽内,继续打压,液体经主体上的出液孔对防卡刮削器与套管环空进行冲洗,从而解卡。
本实用新型的中心衬管的上下两端与主体之间分别设置密封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中,1、主体;2、挡块;3、压块;4、第一螺钉;5、刀板;6、弹簧;7、第三螺钉;8、中心衬管;9、连接板;10、剪钉;11、密封圈;12、中心通孔;13、剪钉槽;14、出液孔;15、环形槽;16、刀板组件;17、凹槽;18通孔;19、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为防卡式刮削器,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中上部设置出液孔14,主体1的下端内径向设置凸台1-1,主体1内配合设置中心衬管8,中心衬管8内轴向设置中心通孔12,中心通孔12的上端为锥台形,中心衬管8的上下两端与主体1之间分别设置密封圈11。中心衬管8外设置剪钉槽13,主体1上螺纹连接剪钉10,剪钉10一端设置在剪钉槽13内。
中心衬管8外设置两个环形槽15,每个环形槽15下方的主体1上分别设置三组刀板组件16,每组刀板组件16分别包括连接板9、弹簧6和刀板5,每块刀板5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螺钉4与相应的连接板9连接,每块刀板5的上下两端与相应的连接板9分别间隔设置,每个弹簧6分别设置在刀板5与连接板9之间。主体1的外周轴向设置三个的凹槽17,每个凹槽17内的主体1上分别设置通孔18,每块连接板9分别设置在相应的通孔18内,每块连接板9可分离式设置在相应的环形槽15内,每块刀板5分别设置在凹槽17内。每个凹槽17内还分别设置压块3和挡块2,每块压块3内分别设置限位台阶3-1,每块刀板5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在相应的限位台阶3-1内,每块压块3分别通过第二螺钉19与主体1连接,每块挡块2分别设置在相应的压块3外,每块挡块2分别通过第三螺钉7与主体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37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油管完井管串组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防御功耗攻击的集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