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密炼机冷却水的夹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2657.1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2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刘皓;张林;周家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晨光博达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82 | 分类号: | B29B7/8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张新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密炼机 冷却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炼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水量大、流速快的用于密炼机冷却水的夹套。
背景技术:
在橡胶行业,通过采用向密炼机夹套通循环冷却水的方式对料槽内的物料进行冷却,但在使用过程中,因夹套内的冷却水存在流动盲区,造成换热效果较差。
例如申请号为00256846.2,公开号为 2451819的中国专利“橡胶密炼机转动轴冷却水密封装置”,公开了一种橡胶密炼机转动轴冷却水密封装置,转动轴一端设有水管接头,水管接头与转动轴中心设有进水管,水管接头一侧设有出水口,水管接头与转动轴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外侧平面上设有凹槽,冷却水能够将橡胶密封圈外径压合在水管接头内径上,将橡胶密封圈内径压合在转动轴外径上。此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循环水量小,流速慢,换热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密炼机冷却水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密炼机冷却水的夹套。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密炼机夹套内增设导流板,确保夹套内的水流无流动盲区,并增大换热面积,循环水量大,流速快,大大提高了换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密炼机冷却水的夹套,所述夹套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位置高于进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内设有固定在夹套内壁上且与夹套内壁垂直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夹套内壁形成“S”形的水流通道。
所述导流板的数量至少为两块。
所述夹套内壁设有换热翅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夹套内增设了导流板,导流板与夹套内壁形成“S”形的水流通道,并增大换热面积,循环水量大,流速快,大大提高了换热效果;确保冷却水在夹套内沿导流板进行流动,没有流动盲区。
2、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数量至少为两块,不同数量的导流板可以形成多层的水流通道,增大换热面积,循环水量大,流速快,大大提高了换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在夹套内壁设置换热翅片,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增加换热面积2倍以上,提高了换热效果,在冷却水进口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换热量2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夹套,2、出水口,3、导流板,4、进水口,5、水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密炼机冷却水的夹套,所述夹套1设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2,所述出水口2的位置高于进水口4,所述夹套1内设有固定在夹套1内壁上且与夹套1内壁垂直的导流板3,所述导流板3与夹套1内壁形成“S”形的水流通道5。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冷却水从进水口4进入夹套1内,沿一块导流板3在夹套1内形成水流通道5的路线流动,可避免出现流动盲区,冷却水在夹套1的流动距离延长,可充分吸收橡胶在密炼机塑炼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实施例2:
一种用于密炼机冷却水的夹套,所述夹套1设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2,所述出水口2的位置高于进水口4,所述夹套1内设有固定在夹套1内壁上且与夹套1内壁垂直的导流板3,所述导流板3与夹套1内壁形成“S”形的水流通道5。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流板3的数量为两块。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冷却水从进水口4进入夹套1内,沿两块导流板3在夹套内形成的水流通道5的路线流动,可有效避免出现流动盲区,冷却水在夹套1的流动距离延长,可充分吸收橡胶在密炼机塑炼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实施例3:
一种用于密炼机冷却水的夹套,所述夹套1设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2,所述出水口2的位置高于进水口4,所述夹套1内设有固定在夹套1内壁上且与夹套1内壁垂直的导流板3,所述导流板3与夹套1内壁形成“S”形的水流通道5。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流板3的数量为三块。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冷却水从进水口4进入夹套1内,沿三块导流板3在夹套内形成的水流通道5的路线流动,可有效避免出现流动盲区,冷却水在夹套1的流动距离延长,可充分吸收橡胶在密炼机塑炼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晨光博达橡塑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晨光博达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26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模板与镶件的锁紧装置
- 下一篇:用于渡槽模具的内模悬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