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弯管检测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8578.3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4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孟;莫宗华;谭岂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4 | 分类号: | G01B5/24;G01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丛芳;李春晅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管 检测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弯管检测工具。
背景技术
对一些弯管(比如发动机的高压油管)很难检测其实际的空间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空间形状主要包括弯管弯折的角度和端头到虚拟交点的距离,目前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设计产品时同时设计对应的靠模,通过模具核实,没有一种通用的检测工具来进行检测。
但由于待检测的各种弯管形状各异,如果按照目前的技术状态,对任意一个品种都进行靠模设计,成本会很高、难以管理;而且如果弯管的设计稍作修改,又要对模具进行更改。而没有对外形进行检测的弯管经常会导致装配干涉,甚至无法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准确检测弯管弯折的角度和端头到虚拟轴线交点的距离的弯管检测工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弯管检测工具,包括:角规部和滑规部,角规部又包括:角规器和与角规器铰接的角规量块,角规器和角规量块分别具有卡接待测弯管的卡槽,滑规部包括:滑规套杆和滑规尺,分别活动连接到角规器和所述角规量块上,使得滑规套杆下段的右端边缘与待测弯管的左段直管共轴线,滑规尺的头部抵住所述待测弯管的右段直管的一端,而尾部的边缘与待测弯管的右段直管共轴线,且使得滑规套杆下段与滑规尺的尾部相交。
进一步地,角规器包括:半圆形刻度盘和沿半圆形刻度盘径向延伸的支脚以及沿支脚继续向左下方延伸的第一夹头,第一夹头具有滑规套杆滑槽和第一测量管卡槽;角规量块包括:扇形刻度盘和与扇形刻度盘呈一定夹角向下延伸的第二夹头,第二夹头的下段具有滑规尺滑槽和第二测量管卡槽,角规器的支脚下端与角规量块的下端铰接。
进一步地,第一夹头的下段平行角规器的半圆形刻度盘的下端面。
进一步地,滑规套杆为Z型,上段可滑动的卡接到滑规套杆滑槽内。
进一步地,滑规尺为钩型,钩型中段可滑动的卡入第二夹头的滑规尺滑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测量弯管弯折角度的角规部和定位测量端头到虚拟交点距离的滑规部配合来检测弯管弯折的角度和端头到虚拟轴线交点的距离,能够方便准确的检测出弯管的空间形状,节省了生产靠模的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检测工具右上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检测工具左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看图1和图2,该弯管检测工具包括:测量弯管弯折角度的角规部1和定位测量端头到虚拟轴线交点距离的滑规部2。其中,角规部1又包括:角规器11和角规量块12,角规器11包括:半圆形刻度盘13和沿半圆形刻度盘13径向延伸的支脚14以及沿该支脚14继续向左下方延伸的夹头15,该夹头15的下段平行半圆形刻度盘13的下端面,并具有滑规套杆滑槽16和测量管卡槽17;角规量块12包括:扇形刻度盘18和与该扇形刻度盘18呈一定夹角向下延伸的夹头19,该夹头19的下段具有滑规尺滑槽191和测量管卡槽192,角规器11的支脚14下端与角规量块12的下端铰接在一起,使得角规器11和角规量块12相对转动测量时,半圆形刻度盘13的刻度与扇形刻度盘18的刻度对准测量弯管弯折的角度。
滑规部2包括:Z型滑规套杆21和钩型滑规尺22,Z型滑规套杆21的上段可滑动的卡入夹头15的滑规套杆滑槽16,并使得下段的右端边缘与卡入测量管卡槽17的待测弯管3的左段直管共轴线;钩型滑规尺22的钩型中段可滑动的卡入夹头19的滑规尺滑槽191,使得钩型滑规尺22的钩型尾部的边缘与卡入测量管卡槽192的待测弯管3的右段直管共轴线,钩型滑规尺22的钩型尾部具有刻度,并与Z型滑规套杆21的下段相交,而该相交的点正好是待测量管3左右两段直管轴线的交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85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