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化培养皿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10011.1 | 申请日: | 2011-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5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 发明(设计)人: | 唐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亚军 |
| 主分类号: | C12M1/22 | 分类号: | C12M1/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4200 江苏省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化 培养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实验器具,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培养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生化实验常常需要培养各种微生物,利用培养过的微生物本身或者微生物代谢产物,来作为实验材料。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除了受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外,还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培养的方式和条件也各有不同。按照微生物对氧气的需要情况,可将它们分为以下五个类型:需氧微生物、兼性需氧微生物、微量需氧微生物、耐氧微生物及厌氧微生物,从而在培养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不尽相同。随着微需氧、厌氧及绝对厌氧培养技术的发展,需要在培养过程中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吸收变换培养皿内的气体或用特定组分的气体反复对培养皿内气体进行置换,需要控制调节温度和湿度。
现有技术中的培养皿皿盖与皿底之间接触缝隙较大,密封性能差,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易进入培养皿内,造成污染,同时不能调节松紧度,严重影响通气性。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培养皿大多使用透明材料作为皿盖和皿底,只能观察到培养皿内大致的状况,不易观察一些形态较小同时结构相对复杂的微生物,对于微生物细节观察不够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性强、通气性佳、易观察微生物形态结构的培养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生化培养皿,包括皿盖和皿底,皿盖的两侧设有锥面,皿盖上设置有3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皿盖内壁上均匀分布3个柱状凸起,所述皿底的上边缘均匀设置有3个凹槽,凹槽由一个向上的垂直面和一个向下倾斜的斜面构成,皿底的下方设置有2个筒状容器,筒状容器的开口低于皿底开口。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取得的技术效果是:由于在皿盖上设置了柱状凸起,皿底上边缘设置了凹槽,当顺时针旋转皿盖时,凸起沿凹槽的斜面落入凹槽的底部,皿盖和皿底相配合,之间的间隙缩小到最小,达到提高密封性能的效果;当逆时针旋转皿盖时,凸起沿凹槽的斜面上升,随着凸起在斜面位置的不同,皿盖和皿底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实现通气,当需要厌氧培养时,可将二氧化碳气体发生片放置于皿底的筒状容器内,在培养过程中,二氧化碳缓慢释放,取代氧气,形成厌氧环境,增强通气性。由于在皿盖上设置了3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在观察微生物时,可根据微生物实际大小情况,选择与之对应的放大倍数,易于清楚的观察微生物形态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皿盖的俯视图
图3为皿底的俯视图
其中,1-皿盖,2-皿底,3-锥面,4-凸透镜,5-柱状凸起,6-凹槽,7-筒状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生化培养皿,包括皿盖和皿底,皿盖的两侧设有锥面,皿盖上设置有3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皿盖内壁上均匀分布3个柱状凸起,所述皿底的上边缘均匀设置有3个凹槽,凹槽由一个向上的垂直面和一个向下倾斜的斜面构成,皿底的下方设置有2个筒状容器,筒状容器的开口低于皿底开口。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皿盖和皿底的制作材料可为普通玻璃、石英或者无色透明塑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亚军,未经唐亚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00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比加诺织机用加长插孔式偏心轴
- 下一篇:一种卧式固体发酵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