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细胞爬片培养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08698.5 | 申请日: | 2011-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5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伟;徐忠华;刘海南;闫磊;任巨超;刘吉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M3/04 | 分类号: | C12M3/04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王绪银 |
| 地址: | 25001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细胞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细胞爬片培养板,属于细胞培养装置技术领域。主要用于细胞爬片培养。该细胞爬片培养板的特征在于:由培养板、培养孔和上盖组成,培养板有数个培养孔,每个培养孔大小、形状相同,周边有侧壁围绕孔的周围,而培养孔的底部有一条经过中心的凹槽。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易于制造、加工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可以帮助操作者方便、准确地、快速地夹取其中用作细胞培养载体的盖玻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实验周期,避免实验中的损坏载体盖玻片(细胞爬片),节约实验成本,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背景技术
体外细胞培养排除了体内试验的复杂干扰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探索细胞活动的规律,在健康与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经常需要进行普通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或者特殊染色分析细胞分子分布。目前,在生物学实验中培养细胞使用的细胞培养板如2、4、6、24、96孔,多为圆孔、平底,亦常用于细胞爬片制作。常规制作贴壁细胞爬片的方法是以盖玻片作为制作细胞爬片的载体,然后在细胞培养板中制作细胞爬片,然而盖玻片与培养板之间紧密接触,造成取出细胞爬片困难,操作时间延长,导致在染色和镜检过程中使细胞生长状态不佳、甚至细胞凋亡,且有易损坏细胞爬片、实验效率和成功率降低等缺点。
然而,现有的几种细胞爬片培养板发明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其可能原因为:加工设备要求高、加工成本高、制造复杂,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价格昂贵,不能帮助操作者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实验成功率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胞爬片培养板。
一种细胞爬片培养板,培养板上设有若干个培养孔,每个培养孔大小和形状相同,在培养孔的底部有一条经过培养孔底部中心的凹槽。
所述的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或矩形。
细胞爬片培养板主要由常规的培养板组成,在培养孔的底部设置一条经过中心的凹槽,作为培养板与细胞爬片之间的间隙,科研及医务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经此凹槽快速准确的取出细胞爬片,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操作。
本实用新型设备加工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节约取出细胞爬片的时间,降低损坏细胞爬片的机率,进而提高了科研及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实验试剂,保证实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培养孔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其中:1、细胞培养板,2、培养孔,3、培养孔的底部,4、经过培养孔底部中心的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细胞爬片培养板,如图1至图3所示,培养板(1)上设有6个培养孔(2),每个培养孔(2)大小和形状相同,在培养孔(2)的底部(3)有一条经过培养孔底部(3)中心的凹槽(4)。
所述的凹槽(4)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
在细胞爬片培养板(1)培养孔(2)的底部(3)上,设置一个半圆柱形凹槽(4)。
所述的凹槽(4)设置细胞爬片培养板培养孔的底部(3),经过培养孔的中心,且方向为任意方向。
在细胞爬片培养板培养孔底部(3)的凹槽(4),作为细胞爬片与培养孔(2)底面之间的间隙,操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以凹槽(4)作为参照,方便准确快速地取出细胞爬片并进行下一步实验操作,节约实验过程中夹取细胞爬片的时间,提高操作效率,并且可以降低组织细胞标本损坏的机率,节省实验试剂,保证实验质量。
实施例2:
一种细胞爬片培养板,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凹槽(4)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86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