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内自动剪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8580.2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9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上田雄史;冯迎春;戚永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柏精密模具注塑(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涂志刚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剪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模具内部的自动剪切侧浇口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模内自动剪切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模具生产塑料产品,如果使用侧进浇,由于浇口是与制品连在一起的,不会自动脱落胶口,需要工人手工来剪切掉浇口,这样就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而且因为工人的技术水平不一致,不恰当的剪切浇口容易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设计一种在开模时,由模内自动剪切装置自动剪切侧浇口,将可以大大地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模内自动剪切装置,在制品从模内取出前浇口已被自动剪切掉。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它包括出模顶针,前顶针板,后顶针板,右模底板,注塑机顶出柱,注塑机顶出柱与后顶针板连接,注塑机顶出柱与右模底板滑动连接或不连接,在模具的制品的侧浇口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上设有剪切顶针,剪切顶针的一端的剪切头在侧浇口的位置的下方与侧浇口相邻,剪切顶针与右模部分设有的剪切顶针管滑动连接,剪切顶针的另一端与前顶针板固定连接;出模顶针与剪切顶针平行,出模顶针的顶针头与制品的顶出位置对应,出模顶针与右模部分设有的出模顶针管滑动连接,出模顶针的顶针杆上设有延迟凸肩,前顶针板和后顶针板连接处设有的凹槽形成滑动行腔,延迟凸肩与滑动行腔限位滑动连接,延迟凸肩在滑动行腔中的滑动距离和剪切顶针的顶出剪切距离和侧浇口的深度相等,出模顶针的另一端与右模底板定位连接。
剪切顶针与B板和右模仁上分别设有的剪切顶针管滑动连接,出模顶针的一侧与B板和右模仁上分别设有的出模顶针管滑动连接,出模顶针的另一侧与前顶针板和后顶针板上分别设有的出模顶针管滑动连接。
剪切顶针的剪切头的宽度与侧浇口的宽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设有剪切顶针和出模顶针两种顶针装置,出模顶针比剪切顶针延迟起动,剪切顶针顶出时,因为此时模具还没有打开,浇口受到剪切顶针的挤压,浇口处的胶料向周边转移,从而使浇口与制品产生自动剪切脱离,浇口脱离后,出模顶针和剪切顶针一起顶出制品,从而实现模内自动剪切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模具的合模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模具还没完全冷却时, 剪切顶针顶出顶断浇口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两种顶针复位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左模底板1,A板2,B板3,前顶针板4,后顶针板5,右模底板6,出模顶针7,剪切顶针8,注塑机顶出柱9,制品10,流道11,侧浇口1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它包括出模顶针7,前顶针板4,后顶针板5,右模底板6,注塑机顶出柱9,注塑机顶出柱9与后顶针板5连接,注塑机顶出柱9与右模底板6滑动连接,在制品10的侧浇口12的位置水平方向上设有剪切顶针8,剪切顶针8的一端的剪切头在剪切初始状态时,位于制品10的侧浇口12的位置一侧的顶针管口中,剪切顶断状态时,位于制品10的侧浇口12的位置的正下方,剪切顶针8的另一端与前顶针板4固定连接,剪切顶针8与B板3和右模仁上的顶针管滑动连接,出模顶针7与剪切顶针8平行,出模顶针7的顶针头与制品10的顶出位置对应,出模顶针7的一侧与B板3和右模仁上的顶针管滑动连接,出模顶针7的顶针杆上设有延迟凸肩,出模顶针7的另一侧与前顶针板4和后顶针板5上的顶针管滑动连接,前顶针板4和后顶针板5连接处设有的凹槽形成滑动行腔,延迟凸肩与滑动行腔限位滑动连接,出模顶针7的另一端与右模底板6定位连接。
延迟凸肩在滑动行腔中的滑动距离和剪切顶针8的顶出剪切距离与侧浇口12的深度相等;
剪切顶针8的剪切头的宽度与侧浇口12的宽度相等。侧浇口12的深度就是附图中2.00mm处的尺寸,即水平方向的距离,侧浇口12的宽度是相对于深度而言的另一个纵向方向的距离。
如图1—3所示:模具是产品侧进浇注塑成型模具, 在侧浇口12下面设一剪切顶针8, 出模顶针7后面设了2MM的一段空位用来延迟顶出,延迟的距离和剪切顶针8在模内顶出剪切的距离是一样的,此套模具的设计距离是2MM,出模顶针7尾部要与右模底板6相平,这样就防止注塑时出模顶针7在注塑压力的作用下向后移动。
在胶料通过流道11,再由流道11通过侧浇口12注入模具后,制品10就开始冷却,在制品10还没完全冷却时,前顶针板4和后顶针板5在注塑机顶出柱9的作用下顶出2MM,因为侧浇口12的深度也为2MM,侧浇口12受到剪切顶针8的剪切头的挤压,浇口处的胶料向周边转移,从而使制品10与侧浇口12脱离,在前顶针板4和后顶针板5顶出2MM时, 出模顶针7是不动的,因为在出模顶针7的延迟凸肩与滑动行腔之间设置了个2MM的空位,为防止出模顶针7下移, 出模顶针7底部要与右模底板6定位,在前顶针板4和后顶针板5顶出2MM以下时, 出模顶针7因为2MM空位的原因,是不会向前顶出的,在前顶针板4和后顶针板5顶出2MM时, 侧浇口12与制品10已经分离,此时前顶针板4和后顶针板5不再前移,等制品10冷却后,打开模具,前顶针板4和后顶针板5再次顶出,此时剪切顶针8和出模顶针7同时顶出,从而顶出制品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柏精密模具注塑(无锡)有限公司,未经思柏精密模具注塑(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85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支防缩防蛀毛针织内衣面料
- 下一篇:多浇口流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