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对数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8101.7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7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政委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政委 |
主分类号: | H01B11/04 | 分类号: | H01B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数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输设备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综合布线用非屏蔽多对数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强烈。这就导致具有楼宇管理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功能的智能建筑在世界范围蓬勃兴起。而综合布线系统正是智能建筑内部各系统之间、内部系统与外界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硬件基础。在一幢大楼的某一层,把电缆从电信配线室铺设到工作站、打印机以及其他网络设备的结构化布线方式称为水平布线。水平布线通常是使用铜质双绞线,根据目前局域网的速度一般水平布线采用非屏蔽二十五对多对数电缆。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二十五对多对数电缆,它包括护套以及位于护套内的线对,所述的线对包括六对绞合的四对线和一对单对线。此结构存在一个问题,护套的截面形状不圆整,整个电缆容易发生变形,在布线施工时,无法顺利穿过机柜等设备上架线的圆孔。该种电缆,结构不紧凑,实际操作不方便,并且还影响美观。
如图2 所示,为另外一种二十五对多对数电缆,它包括护套以及位于护套内的线对,所述的线对包括二十五对绞合的两对线,二十五对绞合的两对线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布线施工时外力的影响,该种电缆线中绞合的两对线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发生无规则变化,导致绞合的两对线与绞合的两对线之间信号干扰厉害,影响电缆整体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对之间相对位置稳定、结构紧凑、相互之间抗干扰能力强的多对数电缆。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对数电缆,它包括护套以及位于护套内的多对线对,所述的线对为两根导线绞合而成的线对。它还包括位于护套内的中心填充管,所述的多对线对中的一部分线对环形排列在中心填充管外圆周表面上,所述的多对线对中的另一部分线对环形排列在护套内圆周表面上;中心填充管外圆周表面上的线对之间相互贴近,护套内圆周表面上的线对之间相互贴近,护套径向方向上的线对之间相互贴近。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心填充管外圆周表面上环形排列有十对线对。
作为优选,所述的护套内圆周表面上环形排列有十五对线对。
作为改进,所述的护套内壁上设有一扎捆线。可以有效的将所有的线对缠着,使得线对与线对之间更加的紧凑。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扎捆线还可以将护套撕裂,方便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护套内设有中心填充管,中心填充管外圆周表面上环形排列有多对线对,护套内圆周表面上环形排列有多对线对。这样排列既保证了电缆线对之间的排列紧凑,也保证了线对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性,从而达到了线对之间抗干扰能力强。
所述的中心填充管外圆周表面上环形排列有十对线对,一种优选。
所述的护套内圆周表面上环形排列有十五对线对,一种优选。
所述的护套内壁上设有一扎捆线。可以有效的将所有的线对缠一起,使得线对与线对之间更加的紧凑。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扎捆线还可以将护套撕裂,方便施工。
同时整个电缆内芯为类圆形,套接在内芯外部的护套比较圆整,这样加工出来的多对数电缆在布线施工时,可以比较顺利的穿过架线用圆孔,布线十分方便,而且电缆整体也较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的多对数电缆轴向俯视图。
图2为另一种现有的多对数电缆轴向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对数电缆轴向俯视图。
其中,1.护套;2. 线对,3.中心填充管,4.扎捆线,5.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但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对数电缆轴向俯视图,图中许多个黑圆点代表导线5中的铜丝,铜丝外的第一圈白色的圈圈为包裹在铜丝外的塑料皮。本实用新型多对数电缆,包括护套1以及位于护套1内的线对2,所述的线对2为由两根导线5绞合而成的线对2。护套1内设有中心填充管3,中心填充管3外圆周表面上环形排列有多对线对2,护套1内圆周表面上环形排列有多对线对2。
所述的中心填充管3外圆周表面上环形排列有十对线对2。全部排满中心填充管3的外圆周表面。
所述的护套1内圆周表面上环形排列有十五对线对2。全部排满护套2内圆周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政委,未经杨政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81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