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周边进水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7771.7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7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郑宏伟;陶乃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复旦水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干权;朱志祥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周边 进水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沉淀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周边进水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一般分三种,即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每种沉淀池均包含五个区,即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
辐流式沉淀池根据进、出水布置方式,一般分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和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三种。其中周边进水周边出水沉淀池是一种沉淀效率较高的池型,与其他两种辐流式沉淀池相比,其设计表面负荷可提高1倍左右。然后,周边进水沉淀池的进水均匀与否,对其沉淀效果影响很大。其一般采用进水配水槽布水方式。目前常采用等孔距法:配水槽布水孔沿池周围均匀分布,并与池中心对称。该法由于施工误差和实际水量的变化,造成布水不均匀,影响了沉淀效果。
国内专利200810165943.4公开了一种周边进水连续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该专利采用在出水槽内设置可调节挡板来调节出水堰的水流速度和出水位置,使布水不能连贯并且均匀,沉淀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布水均匀、周边进水辐流式的沉淀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周边进水沉淀池的结构,包括池体、总进水管、环形布水干管、布水支管、布水渠、配水管、出水槽、中心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采用周边进水辐流式的结构,沉淀池池体为圆柱形结构,池体外圈设有布水干管,布水干管外侧连接总进水管,所述的沉淀池内圈设有进水渠,布水干管与进水渠之间由若干根布水支管连接,所述的进水渠底部设有若干个配水管,配水管另一头通至池底,进水渠内圈连接出水槽,所述的中心柱竖直设在池体底部的中心上。
所述的布水支管等间距排列,布水支管与池壁连通的管口位置均高于布水渠底。
所述的布水渠和出水槽均悬空于池体底部。
所述的布水干管和布水支管采用变径管道。
所述的布水渠的结构采用等宽度矩形截面平底结构。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结构简单使土建成本更低,不等径的布水管道和等距离的布水、配水管连接的设计使其布水趋向于更均匀,由此,其沉淀效果也会更好、出水也会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总进水管 2、布水干管 3、布水支管 4、布水渠 5、配水管 6、出水槽 7、中心柱。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制造技术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池体、总进水管、环形布水干管、布水支管、布水渠、配水管、出水槽、中心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采用周边进水辐流式的结构,沉淀池池体为圆柱形结构,池体外圈设有布水干管,布水干管外侧连接总进水管,所述的沉淀池内圈设有进水渠,布水干管与进水渠之间由若干根布水支管连接,所述的进水渠底部设有若干个配水管,配水管另一头通至池底,进水渠内圈连接出水槽,所述的中心柱竖直设在池体底部的中心上。
所述的布水支管等间距排列,布水支管与池壁连通的管口位置均高于布水渠底。所述的布水渠和出水槽均悬空于池体底部。所述的布水干管和布水支管采用变径管道。所述的布水渠的结构采用等宽度矩形截面平底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复旦水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复旦水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77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澄清器
- 下一篇:废水中固状物的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