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层注水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1318.5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1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天;王立军;蔡勤增;袁武;王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层 注水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水管柱,尤其是指一种在油气田开发领域中分层注水技术所使用的分层注水管柱。
背景技术
多级细分注水工艺技术目前已推广应用,其能使油田的注水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分注井主要为偏心分注,95%的注水井分注管柱无锚定,无补偿器,管柱解封采用各级Y341封隔器整体上提解封,管柱配水器80%为常规偏心配水器。但是随着注水层数的增加,层间差异的加大,出现了Φ177.8mm套管细分注水管柱蠕动弯曲变形、封隔器漏失、多级分注管柱解封负荷大,分层流量“递减法”测试误差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分注级数的提高,不利于细分注水工艺的进一步开展。
为解决现有分层注水管柱存在的问题,针对Φ177.8mm套管细分注水井先后研发了平衡式分注管柱、加强式分注管柱及扶正式分注管柱等,部分解决了管柱蠕动弯曲变形和封隔器漏失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多级分注管柱解封负荷大,分层流量“递减法”测试误差大的问题,其中,平衡式分注管柱通过平衡封隔器来保证最下部管柱处于拉伸状态,但不能解决层间管柱弯曲问题,而且由于不能保证球座与平衡封隔器之间的密封性,导致管柱不能正常解封;加强式分注管柱通过在各级封隔器之间使用Φ114mm油管,增加了管柱的抗弯强度,减小了活塞力,很好的解决了层间管柱弯曲问题,但相对增加了分注管柱的解封负荷;扶正式分注管柱通过加装扶正器,来相对缩短层间管柱长度,以增加管柱抗弯能力,但由于注水井井身结构和油品性质的影响,推广范围受限。
有鉴于上述公知技术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层注水管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分层注水管柱,其能提高工作可靠性,增加分注级数,进而提高细分注水技术水平,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层注水管柱,其包含有油管柱、补偿器、球座及多级封隔注水单元,所述补偿器位于所述油管柱的上端,所述球座连接于所述油管柱的底端,而各所述封隔注水单元依次设置于所述补偿器及球座之间,其中,各所述封隔注水单元分别由一水力锚定器、一逐级解封封隔器及一测调连动偏心配水器构成,所述水力锚定器、逐级解封封隔器及测调连动偏心配水器依次与所述油管柱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分层注水管柱,其中,所述逐级解封封隔器至少包括一上中心管及一下中心管,所述上中心管的上端连接有上接头,其下端套接于所述下中心管的上端,所述下中心管的下端螺接有下接头,其中,所述上中心管的外侧由上至下依次套设有返洗机构、密封部分及锁定止退机构,所述下中心管的外侧则设置有一坐封机构;所述上中心管的侧壁对应于所述返洗机构设有第一打压孔,其外壁还嵌设一能带动所述返洗机构上移的提环,而所述下中心管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坐封机构相对应的第二打压孔。
如上所述的分层注水管柱,其中,所述返洗机构包含有一上压帽、一返洗缸套及一返洗活塞,所述上压帽通过一解封销钉套设固接在所述上接头的外侧,所述返洗缸套的上端螺接于所述上压帽,且其内壁与所述上中心管的外壁、所述上压帽的下端间形成一返洗液缸,所述返洗活塞能沿所述上中心管的轴向移动的设置于所述返洗液缸中,所述返洗缸套于靠近下端的侧壁处开设有返洗及上泄压平衡孔,所述返洗及上泄压平衡孔与所述返洗液缸相连通,其中,所述上中心管的第一打压孔与所述返洗液缸相连通,所述第一打压孔靠近所述返洗液缸的上端,所述提环能卡掣并带动所述返洗活塞上移,其位于所述返洗活塞的下侧,并靠近所述返洗液缸的下端处。
如上所述的分层注水管柱,其中,所述密封部分包含有一外中心管、多个胶筒、多个隔环、一上承压座及一下承压座,所述外中心管的内壁与所述上中心管的外壁间形成一能由所述返洗活塞封闭的返洗及泄压平衡通道,所述返洗及泄压平衡通道与所述返洗液缸相连通,所述上承压座螺接于所述外中心管的上端,而所述下承压座套设于所述外中心管的下端,所述胶筒与隔环则交替套设在所述外中心管的外表面,并位于所述上承压座及下承压座之间,其中,所述返洗缸套的下端螺接于所述上承压座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13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