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盘式捕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2030.6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2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斯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斯亮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高科专利事务所 44103 | 代理人: | 黄河长 |
地址: | 515800 广东省汕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盘 式捕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日常用品,具体涉及到一种转盘式捕蝇器。
背景技术
转盘式捕蝇器具有诱蝇机构和透明集蝇盒,其中诱蝇机构呈圆盘状,包括由电机驱动的圆形料盘,圆形料盘放置有诱饵块,圆形料盘上方设有半圆形的罩盖,罩盖的前半部分透明而后半部分不透明(判断罩盖的前后方向时,以电机的转动方向为准,电机的转动方向是从罩盖的前半部分指向罩盖的后半部分),罩盖的后沿设有竖向挡板,罩盖的边缘设有竖向的弧形盖沿;罩盖顶面、弧形盖沿、竖向挡板、圆形料盘围合的空间形成罩盖腔,罩盖腔的后半部分开设有出蝇口;透明集蝇盒设置在罩盖的周围,集蝇盒的入口对准罩盖腔的出蝇口。
当转盘式捕蝇器工作时,苍蝇最初被诱停到敞露的诱饵块表面,圆形料盘在电机带动下非常缓慢转动,苍蝇便逐渐被不知不觉地被带进圆形料盘与罩盖之间的罩盖腔内,并由罩盖腔的前半部分(透明部分)带动到罩盖的后半部分(不透明部分),此时苍蝇处于黑暗环境中,只能见到来自透明集蝇盒的亮光,因此会通过罩盖腔的出蝇口、集蝇盒的入口进入集蝇盒中,由此实现诱捕。
现有上述转盘式捕蝇器存在以下不足:(1)、如图8所示,电机3转轴与转盘2转轴两者同轴安装,由电机3直接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转盘转动,因此电机3需要产生很大的扭力才能推动转盘转动,耗电大;(2)、由于电机需要产生的扭力很大,使运转过程产生的热量多,且无法及时散热,既容易损坏电机,又容易使电机周围的塑料老化或熔化,造成塑料部件损坏,缩短捕蝇机使用寿命;(3)、在竖向挡板下沿与转盘接合处,由于存在一条缝隙(如图9中B点所示),而且外界光线直接照射该缝隙处,苍蝇进入黑暗的诱蝇盖后常常会被吸引到该缝隙处,进而钻到缝隙处试图飞出,有时苍蝇就被碾压夹死在缝隙处,很不美观卫生,而且清理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转盘式捕蝇器,它的电机产热少,散热快,延长整机使用寿命。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转盘式捕蝇器包括放置诱饵的圆形料盘、驱动圆形料盘的电机,圆形料盘上方安装有半圆形的罩盖,罩盖的弧形边缘设有竖向的弧形盖沿,罩盖的后沿设有竖向挡板,罩盖顶面、弧形盖沿、竖向挡板、圆形料盘围合的空间形成罩盖腔,罩盖腔设有出蝇口,在靠近罩盖的位置还设有透明的集蝇盒,罩盖腔的出蝇口对准集蝇盒的入口;其主要特点在于,所述圆形料盘的下部中央区域向上凹入而形成凹腔,在该凹腔的环形内侧壁形成有传动齿而成为内齿轮,内齿轮啮接有一外齿轮,外齿轮位于圆形凹腔的偏心位置,外齿轮与所述电机连接而由电机驱动。
较好的是,在所述电机旁边设置有散热风扇。
更好的是,罩盖的竖向挡板下沿还一体连接有水平底板。
水平底板向罩盖腔里面的方向内折。
水平底板也可以向罩盖腔外面的方向外折。
罩盖顶面的前半部分透明而后半部分不透明,所述出蝇口设在罩盖腔的后半部分。
所述圆形料盘的下部中央区域向上凹入的凹腔为圆形凹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由于推动圆形料盘转动的力作用点位于转盘偏心位置,与转盘中心点的距离可达10cm以上,即扭力的力臂可达1 0cm以上(而传统结构相应电机的扭力力臂不足1cm), 因此本实用新型电机的扭力可比传统转盘式捕蝇器的扭力缩小10倍以上,既节省电量,又减少发热,降低成本;且在电机座上安插有散热风扇,使电机运转产生的热量得到很好的冷却,从而不会老化周围的塑料层,同时大大延长电机的寿命。
二、由于竖向挡板下沿还一体连接有水平底板,外界光线不能照射水平底板前沿的缝隙处,因此可防止苍蝇拼命往该缝隙钻出,避免苍蝇被辗压在该缝隙处,使捕蝇机盘面时刻保持干净。整个罩盖腔除了对准集蝇盒入口的出蝇口外,都显得一片漆黑,可增强集蝇盒入口对苍蝇的吸引力,提高捕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罩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A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圆形料盘驱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内齿轮与外齿轮啮合关系水平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水平底板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8是传统结构的圆形料盘驱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传统结构的罩盖腔出现带亮光缝隙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斯亮,未经陈斯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2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