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断路器或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1334.0 | 申请日: | 201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0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泰武;李文礼;彭应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机床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H01H71/0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罗玉荣 |
地址: | 541002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器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或开关,尤其涉及装于室内墙壁预埋入式暗盒上带漏电保护、过载保护及短路保护的断路器或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电设备的增多,用户迫切需要对装于室内墙壁预埋入式暗盒上的断路器或开关能对用电设备进行更全面的保护:不仅具有漏电保护,同时还应具备过载保护及短路保护功能。
现有的装于室内墙壁预埋入式暗盒上的断路器或开关,如CN2781543公开的一种“墙壁开关”,其结构为:“包括盖、基座和配装于基座上的动作机构,触头系统和接线系统,所述动作机构由手柄和连杆动作机构构成,手柄由手柄转轴铰装于基座上;所述触头系统是由动触头和静触头构成的单断点拍合式触头系统;基座上还安装有保护功能组件;所述保护功能组件是漏电保护功能组件;或漏电加过载保护功能组件;或漏电加短路保护功能组件;或漏电加过载加短路保护功能组件;……”。该专利所公开的漏电保护功能组件为:由电路板和线圈与脱扣动作机构构成脱扣系统组成;过载保护功能组件为:由一端固定于固定板上另一端靠于连杆动作机构上的双金属片构成;短路保护功能组件为:由铁芯、线圈、反力弹簧组成的电磁瞬动式脱扣器。
由于现代家庭装修的要求,装于室内墙壁预埋入式暗盒上的断路器或开关凸起于墙壁外的高度和空间受限,这种结构的断路器或开关,由于采用的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的双金属片和电磁瞬动式脱扣器的体积较大,如果设置在室内墙壁预埋入式暗盒上,由于结构布置空间受限,调整困难等原因,使目前市场上这类产品结构上能实现同时具备漏电保护、过载保护及短路保护功能带来困难,致使用户的要求迟迟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装于室内墙壁预埋入式暗盒上,能实现同时具备有漏电保护、过载保护及短路保护的功能,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较小,凸出于墙壁外的高度低、美观大方的断路器或开关。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断路器或开关,包括动触头、静触头、电源进线端、负载接线端、动作脱扣器、漏电保护模块、外罩、基座,所述基座安装孔的孔距与墙壁预埋入式暗盒上的对应安装孔的孔距相一致,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基座上设有与动作脱扣器相配合的油杯式脱扣器;所述油杯式脱扣器中的线圈串联在动触头与负载接线端之间或串联在电源进线端与静触头之间。
所述油杯式脱扣器中的衔铁与磁轭完全分开不接触,且直接设置于断路器或开关的动作脱扣器的脱扣件上,衔铁极面与油杯式脱扣器中的磁轭极面相对应设置,或者所述油杯式脱扣器中的衔铁通过磁轭刀口或转轴等方式与磁轭相接触连接为一体,并可绕刀口或转轴转动,且衔铁与动作脱扣器的脱扣件相对应设置。
所述基座的安装孔的孔距为59~61mm或70~72mm。
本技术方案不采用双金属片和电磁瞬动式脱扣器,而是采用油杯式脱扣器,实现了装于室内墙壁预埋入式暗盒上的断路器或开关同时具备有漏电保护、过载保护及短路保护功能,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体积较小、凸出于墙壁外的高度低、美观大方。
该断路器或开关安装于室内墙壁预埋入式暗盒上,适用于需要同时具备有漏电保护、过载保护及短路保护功能的电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 2.油杯式脱扣器线圈 3.磁轭 4.油杯 5.衔铁 6.脱扣件 7.动触头 8.静触头 9.漏电脱扣线圈 10.灭弧罩 11.动作脱扣器 12.基座安装孔 13.漏电保护模块 14.软联接 15.负载接线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断路器或开关,包括基座1、外罩、电源进线端、静触头8、动触头7、负载接线端15、动作脱扣器11、漏电保护模块13和灭弧罩10,基座1上固定安装有动作脱扣器11、漏电脱扣线圈9、漏电保护模块13、电源进线端、静触头8、动触头7、负载接线端15和灭弧罩10,基座1上设有孔距与室内墙壁预埋入式暗盒上的对应安装孔的孔距相一致的基座安装孔12,基座1上还设置有与动作脱扣器11相配合的油杯式脱扣器;油杯式脱扣器线圈2串联在动触头7与负载接线端15之间或串联在电源进线端与静触头8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机床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桂林机床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13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阻隔耐水解太阳电池背膜
- 下一篇:SF6气体自封闭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