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烘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9008.6 | 申请日: | 201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0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妍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58/10 | 分类号: | D06F58/10;D06F58/20;D06F58/2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衣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烘衣装置,尤其指一种使用电热织物形成加热腔的烘衣装置。
背景技术
烘衣机为用以烘干潮湿衣物的设备。传统烘衣机由引进周围空气加热,输送到内部滚筒,使滚筒内部衣物的水汽受热蒸发,再排出湿热空气,以达到烘干衣物功能。
传统烘衣机虽具烘干衣物功能,却可能存在着下述问题:首先,烘衣机通常具庞大机身,而须占据较大的容置空间;其次,烘衣机具高用电量,而由滚筒加热衣物的升温过程缓慢,衣物烘干过程必须耗费高电力;再者,即使仅需要烘干少量衣物,仍须启动烘衣机以一般模式运作,将造成无谓的电力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装置,以期能解决传统烘衣机的各项适用性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衣装置,包括:
披覆套,包括具有电致发热层的电热织物,该电热织物包括二布体,该二布体相互迭合而形成加热腔;
支座,包括本体、悬吊部及挂置部,该悬吊部及该挂置部设置于该本体,该本体组合于该披覆套,其中挂置部包覆于该加热腔内部,该悬吊部外露于该披覆套外部;及
加热控制器,具有输出端,该输出端耦接于该电致发热层,该加热控制器根据设定讯号,驱动该电致发热层发热。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加热控制器包括:
驱动单元,耦接于该电致发热层;
设定单元,包括操作组件;及
控制单元,耦接于该设定单元及该驱动单元,该设定单元的该操作组件被致动时,产生该设定讯号输出至该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接收该设定讯号,控制该驱动单元输出驱动电力至该电致发热层。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加热控制器包括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耦接于该控制单元,接受该控制单元的控制,进行画面显示。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加热控制器设置于该本体。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加热控制器包括壳体,该驱动单元、该设定单元、该控制单元及该显示单元收容组装于该壳体。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电致发热层配置为复数个发热区块,该些发热区块耦接于该驱动单元,该控制单元根据该设定讯号,控制该驱动单元驱动每一该发热区块个别发热。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本体具有沟槽,该沟槽包覆于该加热腔内部,该挂置部包括杆体及止挡件,该杆体的一端连接于该沟槽的壁面,该杆体的另一端连接该止挡件,且该止挡件与该沟槽的另一壁面间具有间隙。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悬吊部为挂钩。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挂钩枢接于该本体。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披覆套包括组合部,该组合部设置于该二布体,以分离或结合该二布体。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组合部为拉炼、魔鬼毡、扣具及拉绳其中的一种组合组件。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披覆套包括外侧表面层及内侧表面层,分别设置于该电致发热层的相对表面,该外侧表面层外露于该披覆套,该内侧表面层围绕该加热腔的周缘。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披覆套包括第一收纳部,该第一收纳部设置于该外侧表面层。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第一收纳部为带体、袋体及捆绳其中的一种结构。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包括卷线结构,该卷线结构设置于该支座。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披覆套包括第二收纳部,该第二收纳部设置于该内侧表面层。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第二收纳部为袋体及环体其中的一种结构。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披覆套包括感温标记,该感温标记设置于该外侧表面层。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披覆套包括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设置于该内侧表面层。
所述的烘衣装置,其中该定位组件包括夹持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可能功效:所述的烘衣装置以电热织物制成的披覆套形成加热腔,并利用支座的挂置部吊挂待烘干衣物,加热腔内的潮湿衣物将可贴合披覆套而快速升温,进而快速干燥。相较于传统烘衣机,本实用新型的烘衣装置可更有效率地使潮湿衣物在短时间内快速干爽温暖,而可降低衣物烘干过程所耗费的电力。再者,本实用新型的烘衣装置具简易适用的结构,可便于收纳及随身携带。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烘衣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披覆套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4以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烘衣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6为支座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90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辆电力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塔式起重机钢丝绳拉力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