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硅油风扇的硅油循环油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87598.9 | 申请日: | 2011-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5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赛弗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P7/02 | 分类号: | F01P7/0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42208 | 代理人: | 吴晓颖;冯卫平 |
| 地址: | 43005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硅油 风扇 循环 油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控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硅油风扇的硅油循环油路系统。
背景技术
硅油风扇离合器,用硅油作为介质,利用硅油高粘度的特性传递扭矩。传统的硅油风扇离合器硅油循环系统为:离合器主动盘和前盖共同组成了储油腔,储油腔上开有出油孔和回油孔,出油孔设于离合器主动盘上,回油孔设于离合器前盖上,硅油从储油腔上的出油孔流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硅油在工作腔由内向外流动,最后在回油泵的作用下,从前盖的回油孔回到储油腔。其结构如附图1所示,传统的硅油风扇离合器硅油循环系统在出油孔2相对处设有一阀片3,阀片3一端固定于安装支点4,阀片3以支点4为中心作往复运动,控制主动盘1上出油孔2的开合,与此同时,回油孔常开。
传统的油路系统常常导致硅油风扇离合器的响应时间较长,其灵敏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应用于硅油风扇的硅油循环油路系统,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减少硅油风扇离合器的响应时间,提高灵敏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应用于硅油风扇的硅油循环油路系统,包括储油腔、回油孔、设置于离合器主动盘上的出油孔,所述回油孔设置于离合器主动盘上,离合器主动盘上设有一共同作用于出油孔和回油孔的组合阀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回油孔设置于主动盘上与出油孔垂直的面上,组合阀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与出油孔相对,另一部分与回油孔相对,组合阀片的一端固定于主动盘上的安装支点,组合阀片以支点为中心作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硅油风扇的硅油循环油路系统,采用独特设计的组合阀片,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减少硅油风扇离合器的响应时间,提高灵敏性,尤其是速度下降响应时间从传统结构的1.5分钟上升为1分钟。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应用于硅油风扇的硅油循环油路系统中的阀片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硅油风扇的硅油循环油路系统中的阀片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动盘、2.出油孔、3.阀片、4.安装支点、5.主动盘、6.出油孔、7.回油孔、8.组合阀片、9.安装支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硅油风扇的硅油循环油路系统,包括储油腔、回油孔7、设置于离合器主动盘5上的出油孔6,所述回油孔7设置于离合器主动盘5上,离合器主动盘5上设有一共同作用于出油孔6和回油孔7的组合阀片8。
所述回油孔7设置于主动盘5上与出油孔6垂直的面上,组合阀片8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与出油孔6相对此部分阀片较长,另一部分与回油孔7相对此部分阀片较短,较长阀片的一端固定于主动盘5上靠近出油孔6的安装支点9,组合阀片8以支点9为中心作往复运动,控制主动盘5上出油孔6和回油孔7的开合,两部分阀片的长度和夹角满足阀片绕支点向上运动时,出油孔6打开,回油孔7关闭;当阀片向下运动时,出油孔6关闭,回油孔7打开。
本实施例硅油风扇离合器硅油循环油路为:硅油从主动盘5上储油腔的出油孔6流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硅油在工作腔内向外流动,当流到最外端时,硅油在油泵的作用下,从主动盘5的回油孔7回到储油腔。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当阀片向上运动时,出油孔6打开,回油孔7关闭;当阀片向下运动时,出油孔6关闭,回油孔7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赛弗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赛弗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75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与其他节点进行信息同步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 下一篇:纸张检查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