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动态感应和优先功能的多路阀进油联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83097.3 | 申请日: | 2011-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0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 发明(设计)人: | 罗年柱;阮瑞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瑞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47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感应 优先 功能 多路阀进油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路阀的进油联,它既能提供优先功能也大大地简化了多路阀的结构,同时节省了成本,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属于液压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移动式机械的液压系统中,为了节省能量消耗,常常使用一个油泵供给多个液压控制回路,其中一个回路要求有优先功能,即在任何工况下,均要满足该回路对流量的要求,如装载机的转向回路,剩余的流量才能分配到其他工作回路,如动臂、斗杆回路。如果采用独立的优先阀来提供优先功能,则需要油管来连接优先阀的次级流量出油口和多路阀的进油口,回油口和多路阀的回油口相连。如果采用的是带负载感应的变量泵,而多路阀采用的是负载感应多路阀,则连接就更为复杂。同时,一般带优先功能的阀常常有动态响应不好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把优先功能设计在多路阀的进油联,并采用了动态感应技术,使其既节省了成本也简化了结构,同时使系统的动态响应以及稳定性均有较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设计成多路阀的进油联,在此进油联上设有进油口,回油口、优先回路油口、优先回路负载感应油口和系统负载感应口。通过油管连接油泵的出油口和进油联的进油口,油泵的负载感应油口连接进油联的系统负载感应油口。优先回路油口连接转向器的进油口,优先回路的负载感应油口连接转向器的负载感应油口。次级流量通过进油联与多 路阀工作联的接口进行平面联接,无需管道。油泵的油到达进油联后,经过阀芯首先满足优先回路的流量需求,剩余流量经弹簧侧的阀芯节流口到多路阀工作联的进油道。阀芯两端承受的压力之差由弹簧力来平衡。以保持优先回路的负载压力和其负载感应压力之差基本不变。这就起到了对优先油路进行压力补偿的作用。因此,流到优先回路的流量大小不受优先回路负载压力的影响。
进油联的阀芯总成是由一个圆形阀芯,弹簧,堵头、密封以及相应的阀体通道组成;圆形阀芯的台阶上开有径向孔与阀芯的轴向孔相连,轴向孔的一端装有节流螺钉,起阻尼作用,另一端设有阻尼小孔与弹簧腔相通。
优先回路的负载感应是由一个负载感应连接器来完成,该连接器上的节流孔的一端与弹簧腔相通,另一端与优先回路负载感应油口相通。优先回路的负载压力通过一个阻尼孔流入阀芯的左端,同时经过另一个节流孔流入负载感应腔(弹簧腔)与优先回路的负载感应油液汇合。汇合后的负载感应压力通过弹簧腔的楔形通道与多路阀的负载感应的梭阀比较系统出来的负载压力相比较,得出的最大负载感应压力通过系统负载感应油口传递到变量泵的负载感应油口。而多路阀系统的负载感应是由阀体内铸有的楔形通道传递到阀芯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附图2中G-G向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阀芯的俯视图
图5是附图4中C-C向视图
图6是附图3中H-H向视图
图7是图6中的J-J向视图
图8是图7中的L-L向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附图中:1进油联的阀体、2进油口、3优先回路油口、4多路阀回油口、5优先回路通道、6优先节流槽、7阻尼孔、8堵头、9密封、10阀芯左端油腔、11高压密封、12回油通道、13阀芯轴向孔、14阀芯、15多路阀主阀块进油通道、16环形通道、17弹簧、18弹簧油腔、19优先回路负载感应油口、20节流小孔、21负载感应连接器、22密封、23负载感应楔形通道、24进油通道、25阀芯次级流量节流槽、26径向孔、27压力平衡槽、28环形槽、29负载感应连接孔、30通往梭阀比较系统的进油孔、31通往梭阀比较系统的出油孔、32通阀回油通道、34多往多路阀主阀块压力补偿器弹簧腔的连接孔、33多路路阀进油通道、35系统负载感应油口、36节流孔螺钉、37通往负载感应溢流阀连接孔、38本实用新型的多路阀进油联、39多路阀主阀块、40多路阀后端盖、41节流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瑞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瑞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3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的LED球泡灯
- 下一篇:一种自动取暖烹饪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