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快接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7187.1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6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伟生 |
主分类号: | F16L37/14 | 分类号: | F16L37/14;F16L41/02;F16L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接头,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道快接接头。
背景技术
传统的管道连接头,一般是通过在管件壳体内设置内螺纹,管子端口设置外螺纹,但因管件与两管之间的连接不可能同时进行,一般都是先把管件拧合到安装好的一个管子上,然后再把另一个管子拧合连接到管件上,实现两管子的无缝连接,而管是一种细长物体,用它来旋转拧合管子实现螺纹连接是麻烦的,特别是管件的安装又经常是在一些狭小的空间里,给安装带来很大的不方便,影响了工作效率。管端部的外螺纹往往是临时加工而成,与管件的内螺纹没有统一的规格标准,使安装的时候经常出现管件装不到位的现象,也保证不了管件的密封性,由于管两端都是固定的,通过管件进行维修或维护的时候,拆卸麻烦。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安装方便、易拆卸和密封性能好的管道快接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道快接接头,包括连接管体,其端部设有外螺口和与之相螺接的旋套,其所述的管体的螺纹连接端部设有环槽,所述的旋套的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有密封圈、塑料垫圈、卡爪和顶管,顶管长度与环槽相适、其外端部与卡爪相抵触,内端部在旋紧时与环槽底部相接触。
上述的一种管道快接接头,所述的旋套和顶管之间设有密封圈。
上述的一种管道快接接头,所述的卡爪向内延伸的自由端部呈锥形。
上述的一种管道快接接头,所述的旋套内端为扩径阶,螺纹形成在扩径阶内侧的壁面,塑料垫圈、卡爪和顶管沿扩径阶向内依次设置。
上述的一种管道快接接头,所述的顶管外端部与旋套的内壁卡扣连接。
上述的一种管道快接接头,所述的密封圈为截面波浪形的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旋套的内螺纹与管体端部的外螺纹相对应,旋套内的顶管长度与管体螺纹连接端部的环槽相适,通过旋套与管体之间的螺合连接,当顶管与环槽底端相接触后,顶管的外端部与卡爪相抵触,当旋套与管体继续螺接的时候,环槽底端给顶管的反作用力,使顶管在旋套内向内移动,使与顶管抵触的卡爪向管内张开而卡主管道,实现两管件的无缝连接,具有安装方便、易拆卸和结构简单的优点;在旋套和顶管之间设置的密封圈和旋套内壁的密封圈都为硅胶材料,硅胶套具有较好的位置稳定性,具有更好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套拆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弧形连接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直通管道阀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T型连接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直通连接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L型连接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连接管体1,外螺口12,环槽1a,旋套2,密封圈3,塑料垫圈4,卡爪5,顶管6,密封圈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应用于管夹式管道三通接头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道快接接头,三通接头包括直通管体两端的连接管体1,其端部设有外螺口12和与之相螺接的旋套2,管体1的螺纹连接端部设有环槽1a,旋套2的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有密封圈3、塑料垫圈4、卡爪5和顶管6,顶管6长度与环槽1a相适、其外端部与卡爪5相抵触,内端部与环槽1a底部相接触;旋套2和顶管6之间设有密封圈7;卡爪5向内延伸的自由端部呈锥形;旋套2内端为扩径阶,螺纹形成在扩径阶内侧的壁面,塑料垫圈4、卡爪5和顶管6沿扩径阶向内依次设置;顶管6外端部与旋套2的内壁卡扣连接;密封圈3为O型密封圈。
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应用于弧形连接管,包括弧形连接管两端的连接管体1。
如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应用于直通管道阀门,包括直通阀体两端的连接管体1。
如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应用于直通连接管,包括直通管体两端的连接管体1。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应用于T型连接管,包括T型连接管体两端的连接管体1。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应用于L型连接管,包括90度管体两端的连接管体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伟生,未经吴伟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71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质工字梁
- 下一篇:一种可控应力松弛率范围的密封垫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