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矿用自卸车前桥轮毂轮辋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4117.0 | 申请日: | 2011-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3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勇;蹤雪梅;韩子勇;宋天佳;马玉敏;范旭辉;曾亮;蔡忠义;葛娟;祝惠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B27/00 | 分类号: | B60B27/00;B60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卸车 前桥 轮毂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自卸车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矿用自卸车前桥轮毂轮辋固定装置,属于矿用自卸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轮毂属于车用关键零部件,主要用于各类载重车辆整个车身及车载货物的重量,而且由于路况的变化,需要承受各种冲击力的作用。
工程车辆受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其轮胎损坏频繁,导致轮胎更换频率增加。由于经常拆卸轮毂和轮辋的连接螺栓,导致螺栓在频繁的拆卸尤其是大转矩拧紧过程中,产生了疲劳损伤,久而久之,个别螺栓便轻微断裂。现在普遍存在的轮毂轮辋固定装置,当个别轮毂螺栓断裂后由于更换轮毂螺栓就要拆卸轮胎及轮毂,费时费力,驾驶员未能及时进行更换。轮毂螺栓断裂后,剩余螺栓承受载荷增加,突然遇到较大载荷冲击时极易断裂,造成故障扩大。另外,轮毂和轮辋靠螺栓直接联接,接触面积小,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矿用自卸车前桥轮毂轮辋固定装置,具有轮毂轮辋接触面积大、承受冲击能力强、可靠性高、更换容易、节省自卸车的维护和维修时间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矿用自卸车前桥轮毂轮辋固定装置,包括轮毂、轮辋、双头螺柱和螺母,轮辋和轮毂通过倾斜面相接触,并用双头螺柱固定,还包括轮毂压块,轮毂压块套于双头螺柱上并压住轮毂和轮辋,垫圈和螺母依次穿过双头螺柱并固定在轮毂压块的外侧。
轮毂压块上部有一突出的圆形结构,述轮毂压块上部的圆形结构嵌在轮毂的圆形槽内。
轮毂压块下部有一突出的圆形结构,轮毂压块下部的圆形结构压在轮辋上。
轮毂压块中部有一带锥度的通孔,通孔直径比双头螺柱直径稍大。
垫圈为蝶形垫圈。
轮毂压块在轮毂圆周上均匀分布,一共有24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大轮毂和轮辋接触面积、承受冲击能力强、可靠性高、更换容易、节省自卸车的维护和维修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轮毂压块在轮毂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1、轮毂,2、轮毂压块,3、垫圈,4、螺母,5、双头螺柱,6、轮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轮毂1、轮辋6、双头螺柱5、螺母4和轮毂压块2,轮辋6和轮毂1通过倾斜面相接触,并用双头螺柱5固定,轮毂压块2套于双头螺柱5上并压住轮毂1和轮辋6,垫圈3和螺母4依次穿过双头螺柱5并固定在轮毂压块2的外侧;轮毂压块2上部有一突出的圆形结构,述轮毂压块2上部的圆形结构嵌在轮毂1的圆形槽内;轮毂压块2下部有一突出的圆形结构,轮毂压块2下部的圆形结构压在轮辋6上;轮毂压块2中部有一带锥度的通孔,通孔直径比双头螺柱5直径稍大;垫圈3为蝶形垫圈;轮毂压块2在轮毂1圆周上均匀分布,一共有24个。
本实用新型当安装时,将双头螺柱5的一头固定在轮毂1上,轮毂压块2、垫圈3依次穿过双头螺柱5,最后用螺母4紧固。安装完毕后,轮毂1和轮辋6之间的大部分压紧力,通过轮毂压块2和双头螺柱5承受,这样可增大轮毂1和轮辋6的接触面积、承受冲击能力强、可靠性高、更换容易、节省自卸车的维护和维修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4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