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致变色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0977.7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2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高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征明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3/00 | 分类号: | B32B33/00;D06M2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冯慧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面料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功能型面料。
背景技术
紫外线按不同波段分为三种,波长在250nm以下的为UVC,波长在250-320nm以内的为UVB,波长在320-380以内的为UVA。可见光范围为380-800nm,红外光范围为900-1800nm。 而目前有些光致变色材料可以利用UVA的能量将感光分子键打开,使它从低能阶跳到高能阶,即从不可见光跳到可见光,从而产生颜色的变化,当失去紫外线照射或温度升高超过45℃时,感光分子键关闭,即回复到原来的颜色。光致变色材料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出现的一类新型功能材料,它不仅已在高科技领域得到应用,而且在民用行业也已崭露头角。国外已有少量用于服装、塑料等民用产品,引起各国企业家的关注和重视。
光致变色材料在日光或其他光源照射下,会很快由无色或浅色变成红色、绿色、蓝色、紫色等各种颜色,停止光照或加热又恢复到原来的无色状态,是可逆的变色过程。国际上研究的目的是用于光信息存储、光调控、光开关、光学器件材料、光信息基因材料、修饰基因芯片材料等。
目前研究光致变色材料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日本、法国等,日本在民用行业上开发比较早。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和美国有少量光致变色材料民用品出售。但美、日等发达国家把光致变色材料用于民用行业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大规模生产上市,国内还没有看到光致变色材料生产的产品,只有我国用于防伪识别材料的防伪识别商标在某些烟酒产品上出现,因此开发光致变色材料,在民用品应用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光致变色材料民用品较少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致变色面料,具有在阳光下可变色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致变色面料,由达到《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的A或B等级的面料构成底布,在底布上设有光致变色涂层,所述的光致变色涂层中均匀分布MC感光粉。
所述的光致变色涂层覆盖整个底布或者仅覆盖底布的局部。
所述的光致变色涂层的厚度为0.1~0.8mm。
所述的底布的厚度为0.5~5mm。
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的光致变色面料在阳光照射下可以随使用的MC感光粉的不同而变换出不同的颜色,在室内又会变回原来的颜色,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 本实用新型的MC感光粉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较的环保。
3. 本实用新型的光致变色面料因为仅在底布的一面或是一面的局部涂覆光致变色层,贴身穿着的一面还是底布本身的材质,所以不会降低穿着的舒适性。
4. 所用的MC感光粉品种多样,使得面料的颜色也可以变化多端。
5. 所用的MC感光粉的成本便宜,不会增加生产的太多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底布,2为光致变色涂层,3为MC感光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光致变色面料,由达到《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的A或B等级的面料构成底布1,比如可以使用棉、麻、真丝、羊毛等。在底布1上设有光致变色涂层2,所述的光致变色涂层中均匀分布MC感光粉3。MC感光粉为微胶囊核芯,加Malamine 为壳材合成,形成1-10um的感光变色颜料,水份含量0.3%以下,可耐热280℃。 MC粉基本色有MC#12紫色、MC13#天空蓝、MC#14紫蓝、MC#16黄色、MC17#橙色、MC#19红色。变色性良好且稳定。流动性高,容易均匀分散,可以相互混合,也可以和其他颜料、荧光颜料共用。
所述的光致变色涂层2覆盖整个底布1或者仅覆盖底布1的局部。当覆盖局部时,可以涂覆成一定的图案,这样在阳光下就会显示出事先涂覆好的图案。而且通过选用不同的MC感光粉还能显示不同的颜色。而且因为仅涂覆一面所以不会影响穿着的舒适度。
所述的光致变色涂层2的厚度为0.1~0.8mm。所述的底布1的厚度为0.5~5mm。底布1的颜色要尽量选择浅色系的,长时间的在高温下暴晒会缩短光致变色涂层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征明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征明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09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