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天线仿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8998.5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2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段立;韩海军;刘鉴枫;施中华;刘雪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那科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4 | 分类号: | H04B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4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天线 仿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天线仿真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的仿真器应运而生,仿真器通过仿真主控程序可以让目标程序做特定的运行,比如单步、指定断点、指定地址等,并且可随时观察到各个存储单元的状态,其调试、修改、以及生成最终程序方便、快捷,传统的仿真器大多采用多个不同天线,获取不同信息,对应地需要设立多个基站,其结构复杂,安装和建设费用多,干扰大,系统容量有限,具有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高频通道电平衰落变化范围大,频率选择性衰落严重,噪声大,脉冲干扰频繁,网络结构随机性发生时变,干扰强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干扰小,系统容量大的智能天线仿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智能天线仿真器,它包括信号输入单元、信号组合单元、信号输出单元、多个智能天线接收单元、多个信道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两个模拟调节单元,信号输入单元包括数字基带信号、模拟基带信号和无线信号,智能天线接收单元通过滤波单元与信号输入单元的输入端相连,信号输入单元中的无线信号和模拟基带信号通过模拟电路单元转化成数字基带信号,再与模拟调节单元相连,信号输入单元中的数字基带信号与模拟调节单元相连,模拟调节单元经多个信道处理单元与信号组合单元相连,信号组合单元的输出端与模拟调节单元相连,模拟调节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单元相连;所述的每个信道处理单元包括路径形成单元、噪声生成单元、瞬时变化加入单元,所述的信道处理单元还与参考信道路径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的模拟调节单元包括数字电路调节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天线仿真器,采用智能天线,避免了同时使用多种不同天线,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噪声小,干扰少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智能天线仿真器,它包括信号输入单元、信号组合单元、信号输出单元、多个智能天线接收单元、多个信道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两个模拟调节单元,信号输入单元包括数字基带信号、模拟基带信号和无线信号,智能天线接收单元通过滤波单元与信号输入单元的输入端相连,信号输入单元中的无线信号和模拟基带信号通过模拟电路单元转化成数字基带信号,再与模拟调节单元相连,信号输入单元中的数字基带信号与模拟调节单元相连,模拟调节单元经多个信道处理单元与信号组合单元相连,信号组合单元的输出端与模拟调节单元相连,模拟调节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单元相连;所述的每个信道处理单元包括路径形成单元、噪声生成单元、瞬时变化加入单元,所述的信道处理单元还与参考信道路径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的模拟调节单元包括数字电路调节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智能天线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号通过滤波单元滤波,再发送到信号输入单元,信号输入单元中的信号包括数字基带信号、模拟基带信号和无线信号,信号输入单元中的无线信号和模拟基带信号通过模拟电路单元转化成数字基带信号,再与模拟调节单元相连,信号输入单元中的数字基带信号直接与模拟调节单元相连,模拟调节单元调节受控对象参数的模拟形式测量值与给定值的偏差,经模拟调节单元处理后输出的数字基带信号被发送到信道处理单元,信道处理单元将接收到的信息经路径形成单元、噪声生成单元、瞬时变化加入单元等进行处理,并在参考信道路径控制单元中形成参考信道模型信息和智能天线接收、发射排列信息等,信号组合单元重复地从信道处理单元的输出中选择数字基带信号进行组合,模拟调节单元补偿调节经信号组合单元重复组合的信号,补偿调节由于其信号参数的性能偏差而发生的传输特性变化,模拟调节单元输出的数字基带信号被输入到信号输出单元,进行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那科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那科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89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移动终端
- 下一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应变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