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道吻合器的三圈钉槽抵钉座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8688.3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3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敏;周建良;曹志达;羌乐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伟敏 |
主分类号: | A61B17/115 | 分类号: | A61B17/115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00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道 吻合 三圈钉槽抵钉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的零件,特别地涉及一种对人体消化道中的管形组织进行吻合的消化道吻合器的抵钉座。
背景技术
外科医生在进行肠道、食管等人体管形组织的一部分进行手术切除后,要将留下的管形组织进行连接时,其通常的方法是用专门的吻合钉通过吻合器进行连接。消化道吻合器主要包括推钉装置和连接在推钉装置上的抵钉座组件,操作者在做好击发吻合器的准备后,扣动扳机击发吻合器时,则使得推钉装置将吻合针穿过人体管形组织的需要对接的两个吻合口部位推至抵钉座组件的抵钉座内,使得吻合针的两个端头向内弯曲,而将管形组织的两个吻合口部位连接在一起。目前的消化道吻合器的抵钉座上设有2圈钉槽,相应的推钉装置内设有配合分布的2圈吻合钉,这样的消化道吻合器在击发完成后,通常还需要在吻合口外周用缝线间断缝合一周,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加固吻合口,二是为了缝扎吻合口周围的血管,防止吻合口内部出血。但这样的手术过程存在着如下的弊端,一是显然延长了手术的操作时间,二是缝线在吻合口周围加固过密会引起术后吻合口狭窄,三是在难以暴露的吻合部位人工加固吻合口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在腔镜手术中,消化道吻合器击发完成后,是无法进行人工缝线加固的,这样就留下了吻合口出血或吻合口有漏点的隐患。如中国专利文献CN2889184Y(申请号为200620057832.2)和CN2664596Y(申请号为200320110196.7)所公开的消化道吻合器的抵钉座均采用周向分布的2圈钉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化道吻合器的抵钉座,该抵钉座使用时与相应的推钉装置相配合,从而使得相应的消化道吻合器在击发后无须再在吻合口周围缝线一周,且吻合口的连接符合人体生理要求。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消化道吻合器的三圈钉槽抵钉座,是一个具有中央阶梯孔的钢制一体件,包括位于上侧外周的座体主部和连接在座体主部下方中央的连接部。
座体主部是设有中央孔的上大下小的圆台状,连接部是设有中央孔和连接孔的上大下下的圆台状。
座体主部的上端面由内向外设有3圈呈同心圆分布的钉槽,第一圈的所有钉槽围绕中央阶梯孔均匀间隔分布,第二圈的每一个钉槽分布在第一圈的相邻的两个钉槽之间的外侧,第三圈的每一个钉槽分布在第二圈的相邻的两个钉槽之间的外侧。
上述座体主部的上端面呈外低内高的阶梯状,阶梯处的高度a为0.1至0.4mm。
第三圈的所有钉槽设置在座体主部的上端面外侧较低的部位上。
上述每一圈的钉槽的数量均为10至14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消化道吻合器的三圈钉槽抵钉座通过3圈呈同心圆式交错分布的钉槽的设计,使得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器在吻合后无需在吻合口周围缝线一周,无疑减少了手术的操作时间,且吻合口周围的组织结合良好,不会出现吻合口出血或吻合口有漏点的隐患,并且通过在抵钉座的上端面设置最外圈的钉槽所在的水平面低于内2圈的钉槽配合同水平面高度分布在钉仓内的吻合钉或通过在抵钉座的上端面设置同水平面高度分布的钉槽配合钉仓内最外圈的吻合钉所处的水平面高于内2圈的吻合钉,使得吻合器吻合时紧靠消化道壁的黏膜不会被过度挤压从而导致组织坏死脱落的后果出现,吻合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抵钉座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从图1的后方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抵钉座的一种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抵钉座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应用图1中的抵钉座的抵钉座组件和钉筒组件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6为应用图4中的抵钉座的抵钉座组件和钉筒组件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抵钉座1,座体主部11,钉槽11-1,连接部12,中央阶梯孔13,上侧孔段13-1,中间孔段13-2,下侧孔段13-3,连接孔14,
座帽2,垫刀圈3,定位卡簧管4,吻合钉5,钉仓盖6,环形刀7,推钉构件8,钉仓套9,外壳91,中央套体9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抵钉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伟敏,未经吴伟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86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