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套管补贴加固管定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8531.0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4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明;郝金克;田玉刚;王世杰;朱瑛辉;伊伟锴;杨洁;杨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29/10 | 分类号: | E21B29/1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谢省法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管 补贴 加固 定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水井套管补贴加固的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油水井套管补贴加固装置的构成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套管补贴加固技术采用两端膨胀头受轴向力后径向扩大补贴在套管上,并通过与膨胀头相连的加固管实现连接封隔。这种加固技术在施工时,需要提前下入和补贴加固管同直径同长度的模拟管通井,随后在确定模拟管畅通无阻时再下入补贴加固管柱。这种补贴加固管柱,如果下井时中途遇阻,下端膨胀头就会逐渐胀大,此时上提管柱下端膨胀头由于外径变大会产生遇卡现象,并使上端膨胀头逐渐胀大,最后导致上提遇卡下放遇阻,补贴加固管在中途补贴,容易造成井下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补贴加固管柱使用时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下井遇阻膨胀头逐渐胀大情况发生的补贴加固管柱的构成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补贴加固管定位机构,包括定位体和定位槽孔,所述的定位体由能够伸出所述的定位槽孔外侧的部分和定位于所述的定位槽孔内的部分构成,在所述的定位槽孔内侧设有与该定位槽孔相连通的活塞腔,所述的活塞腔内设有活塞和弹性体,该活塞的一端与所述的弹性体相连接,所述的活塞腔的腔体上设有进液口,所述的定位体与所述的活塞之间设有扩伸弹性体,所述的定位体与所述的定位槽孔之间设有回缩弹性体。所述的定位体设置成由能够伸出所述的定位槽孔外侧的部分和定位于所述的定位槽孔内的部分构成的作用是通过该定位体的伸出定位槽孔外侧的部分与补贴加固管内壁凹槽接触。设置所述的带进液口的活塞腔、活塞、与活塞相连的弹性体、扩伸弹性体和回缩弹性体的作用是在所述的补贴加固管柱下入时,所述的扩伸弹性体,使所述的定位体伸出外套与补贴加固管内壁凹槽接触,并根据所述的定位
体与补贴加固管内壁凹槽接触力的大小对伸出部分大小进行调节,定位后防止产生较大的径向扩张力使膨胀头胀大;在补贴加固管柱到位后,通过地面液压打压,在所述的活塞腔内产生一定的压力,使所述的活塞移动,使所述的定位体在所述的回缩弹性体的作用下进入所述的活塞让位空间,并使加固管与补贴处接触定位;继续打压压力突降完成补贴加固施工时,所述的活塞在所述的弹性体的作用下回弹锁死定位所述的定位体,使其不会伸出。所述的定位体可以是单体结构,也可以是组合结构体。
所述的位于活塞腔内的弹性体、所述的扩伸弹性体和所述的回缩弹性体最好为弹簧。弹簧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结构设计安装的优点。
所述的定位槽孔最好由位于外侧的小孔径部分和位于内侧的大孔径部分构成,所述的定位体具有与该定位槽孔相对应的结构。这种定位槽孔和定位体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设计安装的优点。
所述的进液口位于所述的活塞远离所述的活塞腔弹性体一端的所述的活塞腔腔体上,所述的定位槽孔与所述的活塞腔的连通处位于靠近所述的进液口的一端。这种结构设计具有能够使所述的活塞移动较小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的定位体就能够回缩,从而使所述的活塞腔、活塞及其弹性体实现较小的空间设计,具有便于设计制造的优点。
所述的定位体相对于所述的定位槽孔的外侧端的补贴加固管设有凹槽,所述的扩伸弹性体的一端位于该定位槽内。所述的凹槽具有对所述的扩伸弹性体定位的作用,所述的定位槽对所述的扩伸弹性体定位具有便于装配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通过所述的定位体、所述的活塞和弹性体,下井时对加固管进行定位,使膨胀头与加固管之间不会因为遇阻而相互挤压产生轴向力,从而杜绝膨胀头膨胀的可能;并能够在加固管到位后,通过地面打压,所述的活塞使所述的定位体回缩并使加固管与补贴处接触定位,继续打压完成补贴加固施工,压力突降使所述的活塞回弹锁死定位体,内管工具提出井内,补贴加固管留在补贴位置,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补贴加固管在中途补贴,避免井下补贴施工事故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接头,2、中心管,3、外套,4、定位体,5、回缩弹簧,
6、扩伸弹簧,7、活塞,8、弹簧,9、弹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85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