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速调节干粉灭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7048.0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1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洁;凌文祥;张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瑞电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00 | 分类号: | A62C3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速 调节 干粉 灭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规避强风,根据风速调节喷射压力的风速调节干粉灭火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见的大型设备灭火系统主要有泡沫灭火系统、烟雾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是把水和泡沫混合液混合产生泡沫,用产生的泡沫进行灭火,其灭火效率低,对设备存在一定的腐蚀性,不适用于电力设备使用,存在使用的局限性,烟雾灭火系统是利用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灭火,其本身就存在温度高的缺陷,适用的场合较少,干粉灭火系统相对于前两种灭火系统具有较好的灭火性能。
但干粉灭火系统也存在缺陷:由于干粉属于颗粒物,当其从喷嘴喷出后,其运动轨迹都到外界的风力影响较大,容易偏离轨迹,无法达到火源表面进行灭火,传统的干粉灭火系统,在接到火灾信号后,直接打开装置进行灭火,没有一个对周围环境的一个判断,其灭火效果常常有所欠缺;另外,干粉灭火系统长时间放置后,由于重力的作用,干粉会在雾混罐内沉积,如果动力气源直接给雾混罐供气,将干粉从雾混罐排出时,常会出现喷出来的灭火剂存在气多粉少或者粉多气少的状况,干粉灭火系统的灭火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了一种能够规避强风进行灭火的风速调节干粉灭火系统,同时还是实现了对沉积在雾混罐内的干粉进行松动并使其和气体进行混合,保证了喷射出来的灭火剂中的干粉和气体的处于一个合适的气粉比,提高了干粉灭火系统的灭火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风速调节干粉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置在干粉灭火系统保护区周围的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检测保护区周围的风速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在干粉灭火系统保护区周围设置有火源探测器;
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接收风速传感器的电信号和火源探测器的信号,并根据信号进行判断后发出控制命令;
以及为雾混罐提供动力气体的干粉动力总成,干粉动力总成与雾混罐连接,在干粉动力总成和雾混罐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充气阀,充气阀与控制器连接,充气阀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干粉动力总成是否向雾混罐内充入压力气体,雾混罐的出口处设置有控制雾混罐开启的电动阀,电动阀的输出端与干粉管网连接,干粉管网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嘴。
所述的雾混罐上还设置有对罐内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压力值转换为电信号反馈给控制器。
所述雾混罐包括雾混罐体,雾混罐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进气口和下进气口,在雾混罐体的内部设置有使干粉雾化的雾化装置,雾化装置与雾混罐体底部的下进气口连接,雾化装置由第一雾化器和/或第二雾化器构成,一个物料输出管的出口端从雾混罐体的侧壁穿出,物料输出管的进口端位于雾混罐体内,物料输出管的进口端呈喇叭状。
所述的第一雾化器呈环形管状,在第一雾化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雾化孔,所述的第一雾化孔与第一雾化器的径向平行,所述的第一雾化器内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倾斜的第二雾化孔。
所述的第二雾化孔的轴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15°~80°之间。
所述的第二雾化器呈蘑菇状,所述的第二雾化器由支撑管以及设置在支撑管上的蘑菇伞顶构成,所述的蘑菇伞顶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的出气孔由轴线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第一出气孔和轴线倾斜向下的第二出气孔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能够规避强风进行灭火,当本风力传感器检测到保护区周围的风速大于设定风速时,能够暂停喷射灭火,并同时对风速进行实时的检测,当检测到风速小于设定风速,并且风速处于下降的趋势时,干粉灭火系统进行灭火,克服了风速对喷射出来的干粉的影响,保证了喷射出来的干粉能到达火源表面进行灭火,提高了干粉系统的灭火性能。
2、能够对沉积在雾混罐罐底的干粉进行一个松动和雾化,由于长时间存放,雾混罐中的干粉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积在罐底,如果直接进行充气喷射灭火,存在干粉和气体混合不均匀,灭火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雾化装置对沉积在罐体的干粉进行的预松动,将沉积的干粉冲散还原成颗粒状,并在罐体内进行一个充分的混合,使罐体内干粉和气体达到一个适合灭火的混合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雾混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雾化器A-A向的剖视图;
图5为第二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灭火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瑞电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瑞电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70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