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陶瓷刀用平面磨削吸盘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6998.3 | 申请日: | 201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7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孙爱强;曾宪明;杨志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源市树熊超硬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7/00 | 分类号: | B24B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何本谦 |
地址: | 517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平面 磨削 吸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用附件,特别是一种陶瓷刀用平面磨削吸盘。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平面磨床磨削专用工装夹具是采用磁性吸附方式将导磁工件固定在磨床平面进行磨削加工。但不足的是如果工件是非磁性物质,例如陶瓷刀等物品,就无法用磁性吸附方式把待磨工件固定,常规的方法是采用胶水等类粘结剂将工件粘住在磨床平面进行磨削加工。该常规方法主要的不足为:胶水粘结后,加工精度难于保证,磨削平面易出现不平整,因陶瓷刀平面平整度要求高,造成工件装备困难;同时其生产效率低,粘结剂难清理;易出现因粘结强度不足,加工件产生松动和飞出不安全的现象。这正是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平面磨床的磁性夹具不能用于磨削陶瓷刀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在现有磨床上磨削陶瓷刀的陶瓷刀用平面磨削吸盘。
上述任务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一种陶瓷刀用平面磨削吸盘,其特征是:该吸盘为一个扁平状的长方形密封盒体,上下平面平衡,在盒体一侧面上设有1~2个与盒体内腔连通的抽气管,在盒体的上平面上按陶瓷刀所在磨削位置均匀开有至少不小于3个直径为3~5毫米的吸孔,整个盒体用钢板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使用时先将本陶瓷刀用平面磨削吸盘平放在平面磨床的工作台上,让磁力牢固吸住本吸盘,然后将陶瓷刀放在对应的位置上让刀身覆盖住吸孔,最后将抽气管与真空泵连接并启动真空泵对吸盘吸气,吸盘产生负压后很快便通过吸孔牢牢吸住陶瓷刀,随后人们可按平常磨削操作一样,对陶瓷刀进行磨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解决陶瓷刀的磨削问题,而且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陶瓷刀用平面磨削吸盘—实施例删去塑料薄膜(4)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陶瓷刀用平面磨削吸盘,其特征是:该吸盘为一个扁平状的长方形盒体1,上下平面平衡,在盒体1的一侧设有1~2个与盒体1内腔连通的抽气管2,在盒体1的上平面上按陶瓷刀所在磨削位置均匀开有至少不小于3个直径为3~5毫米的吸孔3,整个盒体1用钢板焊接而成。
在实施时,最好在盒体1的上平面上覆盖一片厚度为0.05-0.1毫米的塑料薄膜4,其作用相当于在工件与盒体1上表面之间设置了一层柔性物,使工件与
盒体1贴服得更紧密,在抽真空时,位于吸孔3的塑料薄膜会稍微向下产生变形,紧贴孔边,从而保证了吸孔3的密封性,不容易漏气,而吸孔3处的塑料薄膜与工件产生的空隙所形成的真空可牢牢吸住工件,经实践证明,此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本吸盘对工件的吸附力。
本实用新型可放置多排工件一起加工。吸孔3的数量以及其直径大小取决于陶瓷刀的大小,陶瓷刀的侧面积大时,吸孔3的数量和直径大一些,反之小一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源市树熊超硬磨具有限公司,未经河源市树熊超硬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6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