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性任意接电池短路保护充电器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52653.0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1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吴迅;郭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迅;郭振华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性 任意 电池 短路 保护 充电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充电电路领域的无极性短路保护充电器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各种充电器品种繁多,但均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必须要对准电池的正确极性连接,否则就会烧毁充电器或电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识别极性任意接电池短路保护的充电器电路。
其技术方案是:从电源变压器输出端对称连接着两组整流极性识别电路,整流极性识别电路均由二极管(D1、D2)分别串联双向可控硅(TA、TB)至充电接头(M、N)之间,可控硅(TA、TB)可控极分别串接极性识别(D3R1、D4R2)至双向可控硅(TC、TD)的可控极,可控硅(TC、TD)分别并接在(D2、D1)正端及(TB、TA)的第一阳极至充电接头(N、M)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怕充电接头短路,充电时不必考虑电池极性,特别适用于手机、蓄电池等充电器。
附图说明:
附图是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中IN是电源输入M、N为充电接头输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就其工作原理及电路构成进一步技术:变压器(B)次级线圈输出端对称连接整流二极管(D1、D2)并分别串联双向可控硅(TA、TB)至充电接头(M、N)之间可控硅(TA、TB)可控极分别串接极性识别(D3R1、D4R2)至双向可控硅(TC、TD)的可控极,可控硅(TC、TD)分别并接在(D2、D1)正端及(TB、TA)的第一阳极至充电接头(N、M)上。充电时,如M接电池正极,N接负极电流经M→TA T1极→TA G极→D3 R1→TC G极→TC T1极→N→电池内→M,可控硅TA、TC有可控极电流而导通工作,而可控硅TB、TD无可控极电流而截止,M点输出正电压,正常充电。同理,N接电池正极,M接负极,双向可控硅TB、TD有可控极电流而导通工作而TA、TC无可控极电流。截止,N点输出正电压正常充电。M、N极无接电池时,双向可控硅TA、TB、TC、TD无可控极电流而截止,M、N无电压输出。短路时也不会损坏充电器,起到了极性自动识别短路保护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迅;郭振华,未经吴迅;郭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26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型排种器
- 下一篇:一种多接口软件调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