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省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46986.2 | 申请日: | 2011-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8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 发明(设计)人: | 闫凤岗;吕明斌;黄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D1/00 | 分类号: | F22D1/00;F24H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省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节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锅炉省煤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每年要开采近20亿t标准煤的一次能源,折合人民币大约1万亿元的工业产值,其中大部被锅炉烧掉。为了防止锅炉尾部受热面发生酸腐蚀,保证锅炉连续安全运行并且考虑到锅炉需要低负荷运行、煤种变化和烟气冲刷死角等因素,锅炉设计排烟温度远高于硫酸蒸汽的露点温度。我国动力用煤产生的烟气露点温度在90℃~l10℃的范围。所以,锅炉设计排烟温度在130℃~l50 ℃范围。如此便有一部分煤炭燃烧产生的热量没能被利用,随着烟气被废弃到大气环境中,这部分称为废热。锅炉排烟废热相当于煤炭带入锅炉量的8%~12%,是当前锅炉热损失中的最大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让将要送入锅炉加热的软化水吸收锅炉排烟的热量,而起到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的锅炉省煤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锅炉省煤器,它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内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20-100根受热管,所述水箱侧面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其中,上述水箱为钢板焊接而成的长方体,其高为120-160cm、所述水箱的正面和背面宽度为90-110cm,所述水箱的两侧面宽度为100-120cm。
上述正面钢板上均匀设置20-100个直径2.5-4.5cm的正面孔,所述背面钢板上对应设置同样数目同样直径的背面孔,且所述背面钢板上的的背面孔均比相对应的所述正面钢板上的正面孔向下5-15mm。
上述受热管直径2.5-4.5cm,一端焊接在所述水箱正面钢板上的正面孔里,另一端焊接在所述水箱背面钢板上相对应的背面孔里。
上述进水管位于所述水箱右侧面钢板下部,接近所述水箱背面;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水箱左侧面钢板上部,接近所述水箱正面。
上述受热管为直形管或蛇形管。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要进入锅炉进行加热的软化水先进入锅炉省煤器的水箱与排烟进行换热,可以将锅炉排烟温度从 135℃~150℃降低到 74℃~84℃,提高锅炉热效率2.5%~3.0%,软化水温度可由进锅炉前的30度升温至70度,煤耗由原来的14公斤降低到12公斤。达到了提到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中,1、水箱;2、正面钢板;3、正面孔;4、背面钢板;5、背面孔;6、受热管;7、进水管;8、出水管;9、右侧面钢板;10、左侧面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锅炉省煤器,它包括水箱1,水箱1为钢板焊接而成的长方体,其高L1为120cm、水箱1的正面和背面宽度L2为90cm,水箱1的两侧面宽度L3为100cm。正面钢板2上均匀设置25个直径2.5cm的正面孔3,背面钢板4上对应设置同样数目同样直径的背面孔5,且背面钢板4上的背面孔5均比相对应的正面钢板2上的正面孔3向下15mm。
水箱1内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25根受热管6,受热管6为直形管,直径2.5cm,一端焊接在水箱1正面钢板2上的正面孔3里,另一端焊接在水箱1背面钢板4上相对应的背面孔5里。
水箱1侧面设置有进水管7和出水管8,进水管7位于水箱1右侧面钢板9下部,接近水箱1的背面钢板4;出水管8位于水箱1左侧面钢板10上部,接近水箱1的正面钢板2。
使用时,锅炉省煤器正面钢板2的正面孔3与锅炉出烟口连接,背面钢板4的背面孔5和原来的节煤器连接,相等于在原来相互连接锅炉出烟口和锅炉节煤器之间多设置了一个新的锅炉省煤器。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能够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69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封装外壳的引线外壳板
- 下一篇:一种无极灯





